• 105阅读
  • 0回复

海峡两岸农业经济座谈会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8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海峡两岸农业经济座谈会简介
台湾农业经济访问团不久前对大陆的农业经济及农村发展问题进行了调查访问,他们还在北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农业部的同行们就两岸农业及农村发展问题进行了座谈,从比较的角度对大陆农业及农村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交流了看法。现简介如下:
    一、关于农地问题。
台湾在解决农地问题上成功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将以地主经济为主的农业经济转到以自耕者经济为主的农业经济的轨道上来。(2)为了解决土改带来的小规模经营问题,台湾于1983年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农地改革,主要办法是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行共用经营(合作经营)及委托经营(租赁经营),以扩大农地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的规模效益。(3)开展了大规模的农地利用综合规划,建立起了各种农业生产区。
当前,台湾在农地利用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仍然是经营规模过于狭小,影响了农业中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
大陆在处理农地关系上,成功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新中国成立后,在短短3年时间内完成了大范围的土地改革的历史任务;(2)从1978年开始,实行了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3)在有条件的地方,根据群众的自愿,鼓励农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提倡规模经营;(4)国家组织力量集中对边疆地区及各种条件恶劣地区的农业用地实行综合开发与利用,提高了农地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农产品的供给总量。
    二、关于农村产业结构问题。
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面,两岸都有十分丰富、宝贵的经验,但各有特色。
台湾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与农产品有关的产业和项目上。具体做法包括:(1)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内、国际市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需求状况建立不同的农业策略产品,再根据策略产品安排农田转作。(2)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及与这两大产业相联系的工业。(3)食品工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大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特点是乡镇企业在农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从产值来看,它已经超过农业而成了农村经济的支柱,而在乡镇企业中,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又占了绝对优势。大陆在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方面虽然也做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潜力仍然很大;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更多地面向国际市场,发展精致农业。  
               (胡必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