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刘中一谈“三夏”工作和下半年农业生产问题 力争麦收减少损失夺取秋季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14
第2版(经济)
专栏:

  刘中一谈“三夏”工作和下半年农业生产问题
力争麦收减少损失夺取秋季丰收
据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蒲立业)我国夏收工作已从南到北陆续展开,值此抢收、抢种的关键时刻,农业部长刘中一接受本社记者采访,就夏粮工作和下半年农业生产问题,发表了意见。
问:夏收前一些地方就反映陈粮待售,眼下夏粮即将登场,一些地方恐怕又要出现“卖粮难”、“储粮难”,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待?
答:粮食卖难、储难,并不是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过关,而是流通方面不相适应的反映。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大家要充分估计到“卖粮难”对主产粮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一方面粮食“卖难”,一方面农用生产资料涨价,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就会导致播种面积减少。根据各地上报的种植计划看,今年我国秋粮面积减少较多,这是显性反应。还有隐性反应,包括投入减少、管理放松等。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问:“卖粮难”以及一些农产品不同程度存在“卖难”问题,国家打算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答:国务院于去年建立了国家粮食专项储备制度,成立国家粮食储备局,决定银行拿钱、财政贴息、商业收购。国家专项储备粮的指标不仅完成了,而且超过了。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卖粮难”的矛盾,但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处理粮食的供求关系上,光靠国家储备来调节是不够的,还应让各级地方政府和农民也能搞些储备。目前,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打算靠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来缓解“卖粮难”问题。适当的调整是可以理解的,但搞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粮食产量掉下来,经济作物即使上去了,也不会稳定。积40年农业生产之经验,发展种植业生产还是应该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问:如果不发生更大的意外灾害,请问今年下半年的农业生产形势如何?
答:今年下半年的农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主要是:粮食种植面积比去年有所减少,部分农用生产资料价高货缺,今年灾害性天气也可能比较多。我们的目标仍然是“抗灾夺丰收”,力争夏收减少损失,抓紧早稻的管理,以最大努力夺取秋季的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