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伟大的长征》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15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伟大的长征》序
冯文彬
在中国共产党70周年诞辰之际,一部反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壮丽史诗的通俗读物——《伟大的长征》,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此书是我在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工作期间,组织与支持编写的,现在总算了却了这个期盼已久的心愿。谨向几年来为编写和出版这部读物付出了巨大劳动的同志们表示祝贺和感谢!
我们知道,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们,在三十年代所进行的举世无双与惊心动魄的长征,在中国人民心中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所表现出的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不畏千难万险的革命乐观主义,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历史上、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了一座坚定无畏、光辉无比的丰碑。
作为一个长征的亲身经历者,今天回顾长征的历史,亲切、激奋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当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后,在军事上顽固地排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他们面对几十万装备精良的敌人,在军事上一错再错,终于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全国星火燎原的革命形势遭到破坏,红军处于被敌人重重包围的困境。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和红军第一方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为了争取主动和策应中央红军的转移,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红二、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也相继撤出了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先后踏上了征途。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其所领导的工农红军,克服了王明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以及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粉碎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自然界的天堑、激流峡谷、雪山草地以及物资极端匮乏等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陕北会师,历时两年伟大的长征,纵横十一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最后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宣告结束。
对于长征胜利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曾经作过形象而深刻的论述。他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一批革命干部,这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革命的精英;长征的胜利,使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的前沿阵地,使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于陕北延安,从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造就了一批杰出的领袖人物,锻炼了一大批革命干部,特别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我们党经过多年的革命实践,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斗争经验,长期比较做出的历史性选择。长征以它的英雄业绩,使中国共产党取信于全中国,震撼了全世界,以它特有的伟力,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今天,我们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是为了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更好地开创未来。长征英雄们所创造的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是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的骄傲,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正在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进行新长征的伟大斗争,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什么力量使得广大的红军战士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遭受重大损失,革命处于低潮的困难时刻,毅然以高度的献身精神踏上了充满艰难险阻的长征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克服了人类的生理极限和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坚持到了胜利?我感到最主要的是因为我们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强的斗争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正义斗争,必将战胜反革命的逆流,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大家都会百折不挠、奋不顾身地创造出人类奇迹,取得最后胜利。
重温长征的历史,对于我们老战士来说是有力的鞭策,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是巨大的鼓舞。《伟大的长征》这部通俗读物,就是要帮助我们十分珍视和永远牢记伟大长征的精神,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优良传统。在全国人民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坚定革命信念,按照党所制定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在新的长征中建立功业!使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更加兴旺发达,共产主义事业更加雄伟壮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