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谁最早提出教育“三大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15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谁最早提出教育“三大纲”?
在中国教育史上,是谁最早提出与德、智、体有关的教育方针呢?
查考中国教育史料,不难发现,这个“专利”属于上海南洋公学。
上海南洋公学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学校之一,它始建于1896年。1897年4月,南洋公学首批招收了40名学生,成立了师范学院。这年秋天,院方仿照日本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做法,开设了附小。教师由师范学院的学生轮流担任,教材也由这些学生共同编写。教材叫《蒙学读本》,分为三册。编写《蒙学读本》的陈懋治、杜嗣程、沈叔逵等在第三册的《编辑大意》中写有这样一段话:
“泰西之学,其旨万端,而以德育、智育、体育为三大纲。德育者,修身之事也;智育者,政知格物之事也;体育者,卫生之事也;蒙养之道,于斯为备。是编故事六十课,属德育者三十,属智育者十五,属体育者十五。”
在这里,首次将德、智、体作为教育“三大纲”的一个完整方针提了出来。
建国以后,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正式把这个“三大纲”作为“我们的教育方针”。他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显然,具体内容与当年上海南洋公学的“三大纲”有本质上的区别。
(5月6日《东方时报》匡达人文汪慧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