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阅读
  • 0回复

江淮铁路“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16
第2版(经济)
专栏:

  江淮铁路“魂”
汤汉东 刘云平 高成新
“5·27”事故的深思
时间,追溯到四年之前——1987年5月27日凌晨5时许,随着淮南线上的一声巨响,牵引着满列货物的5242号机车冲出“土档”,畅通的线路刹时间被堵塞。
743天的安全日毁于一旦,蚌埠铁路分局四万多名职工震惊了。埋怨声、叹息声不绝于耳。
在一片沉闷的气氛中,分局党政领导一次又一次地聚集在一起,进行深刻的反思:
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单位——阜阳车务段,发放安全奖金数之多在全分局称为之最,发生的事故也是最多,3年内没有实现一个“百日安全”,甚至10天内连续发生3件行车责任事故。
事实证明:安全要靠人的责任心;花钱是买不到安全的。
反思,使他们由压力变为动力;反思,使他们开始寻找新的振兴企业之路:塑造企业之魂!
分局党委及时制定了:用4年时间组织4000名干部学完4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课程的干部学理论规划;用3年时间对生产一线6000名党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的党员轮训计划;用一年时间,组织1000名科以上干部和中高级知识分子,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同时,还在职工中普遍进行了职业道德和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的教育;在青工中进行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的“双基”教育。
无形的力量源泉
真理的力量,使江淮铁路儿女提高了思想觉悟;人格的力量,又成为他们为企业积极奉献的源泉。
分局党委和分局又制定了《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的十条规定》等制度,党政工团领导带头贯彻执行。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合肥买了一台彩电,有人建议顺车带回蚌埠。他说,制度是我们定的,只有带头执行的义务,没有丝毫违反的权利。坚持办理了托运手续。分管基建的副分局长多次退回招标和施工单位送的钱和物,并告诫大家:“在这上面,再小的口子也不能开,否则就会有大窟窿。”
生产要上去,干部要下去。1987年的三伏天,分局党委书记王金堂冒着酷暑登上牵引1340次的蚌埠机务段ND5282号内燃机车。他从风扇不转头、树木挡视线,一直了解到工人们的住房难、子女就业难……
时隔不久,分局长杨凡树又悄悄地钻进了合肥机务段乘务员候班室。他从那又闷又湿、温度高达40℃的简陋房间里,体验到了工人生活环境的恶劣,当场拍板拨款20万元,新建了装有暖气、空调等设备的候班楼。
据统计,3年多来,分局党政领导极少过星期天、节假日,下基层941人次,解决实际问题2017个,其中新建职工住宅3334户,为沿线工区、小站打井引水105处。
“路魂”之威
如果说,在“5·27”事故之前,蚌埠铁路分局的一些职工丢了“魂”,也不尽然,只是他们的“魂”飘游到了“钱”字上;而今,人们想的、做的,是“团结、严实、进取、奉献”!
去年夏季的一天,雷声轰鸣,暴雨倾泻,全国铁路四大限制口之一的符离集立交桥多处塌方,随时都可能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宿县工务段符离集养路领工区19名共产党员带头冒雨奋战,加固路基,确保了线路畅通、列车运行安全。
今年3月上旬,江淮地区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恶劣天气: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如注,给铁路运输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冲击。然而,在无所畏惧的蚌埠铁路分局干部、工人面前,狂风虽大,但线路每出现障碍均得到及时排除;雷电虽急,但被击毁的21处电务设备故障均得到及时修复,信号显示正常;洪水虽猛,但被冲毁的9处道床均得到及时回填,路基完好无损。
地处山区腹地的合肥工务段龟山养路工区,15名养路工长年累月地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精心养护线路,实现连续2000多天无行车事故好成绩,1990年被安徽省授予“模范班”光荣称号。
灿烂的政治思想之花,结出了丰硕的物质成果。全分局连续三年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经济计划指标,1990年,分局的换算周转量和运输收入实现超年度计划、超历史最高水平;到今年6月10日,已连续实现无行车重大、大事故1477天,创上海铁路局行车安全最高纪录,跨入全国铁路安全运输先进行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