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8阅读
  • 0回复

“中国的大车,我们一起拉!”——复旦大学专家教授与学生共话社会主义信念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1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的大车,我们一起拉!”
——复旦大学专家教授与学生共话社会主义信念纪实
新华社记者 邬鸣飞 刘军
整个演讲会场静极了。一位大学生在慷慨陈词:“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社会主义的旗帜。我们高擎先辈们的旗帜,继续谱写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的历史新篇。”哗……全场一片掌声。
又一位同学登台,又是一片掌声。第三位,第四位……
这是复旦大学不久前举行的“社会主义在我心中”演讲决赛的热烈场面,也是这所学校一批专家教授和政工干部一道下班级、到学生宿舍,与同学们共话社会主义信念活动的生动总结。
专家、教授们的警省
复旦大学上学期对400名学生作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一些同学的困惑还是集中在“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社会主义到底有没有生命力和优越性”等问题上,一些同学的“精神疲软”也主要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前途信心不足引起的。
党委深切感到,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今年开学伊始,学校就组织了一批学术造诣较深、理论素养较高的专家、教授,会同政工干部拉开了信念教育的大幕。
“我早就想和同学们谈谈心,说说心里话了,”新闻学院73岁的李龙牧教授说,“学生犯错误,我们当教师的心里也感到内疚呀!我们比同学们年长得多,有政治觉悟,知识也丰富,但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没有教育好他们。”他一连3次到学生中谈自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一次,老教授面对全系100多名学生,联系中国近代史和个人经历动情地说:“我一生经历过不少曲折,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但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不灭。这样执着追求究竟为什么?就是实实在在地感到社会主义好,中国的出路就在于社会主义!”同学们听了都为之动容。一位女同学当场递上纸条,写道:“李老师,您是老党员,我是新党员,我很想经常向您请教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我们确有很大的责任帮助学生。”著名电光源专家蔡祖泉尽管很忙,还是挤时间与同学们谈心。他认为,许多同学不太了解中国的国情,对旧中国缺乏感性认识,对西方国家也只是从书本上、电视里接触,如果我们这些过来人不向他们讲清楚,他们只会越来越迷惘。在与本系100多名同学谈心时,这位工人出身的著名学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国外见闻恳切地说:“你们没经历过旧中国,我经历过了;你们还没出过国,我访问过十几个西方国家,看到过资本主义是啥样子。”谈到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要相信我们党、政府,相信自己的祖国,社会主义一定会取得成功。不要揪住工作中的一些缺点不放。大学生还是多学点知识,有了本事才能振兴中华。”真诚的叮嘱,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世界经济系有27位教师到全系27个学生小组谈心。学校马列主义教学部有10位教师自告奋勇先后到10个系和学生交谈。59岁的许有成副教授先后到3个系作了8次演讲,从校园的变化谈到国家的变化,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必要性谈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浅出,每次演讲都能攫住同学们的心。
3月8日,由校党委书记钱冬生等17位校党政领导干部、各总支负责人和专家教授联讲的“我看社会主义”系列报告,在全校6000多名学生中分头同时进行。这次系列报告会的规模、气势、学生出席人数及听讲秩序,都是近年来政治学习中所罕见的。
直率的提问 理性的回答
专家、教授们注意把谈心、报告的重点放到学生心中的“难点”、“热点”和“困惑点”上。
在物理系,一些同学直率地问许有成老师:“台湾经济发展为什么比大陆快?”“第一,台湾经济原有基础较好;第二,蒋介石集团离开大陆时,把国库绝大部分黄金、白银和美钞外汇带到了台湾,光黄金就有390万盎司;第三,据国外统计,台湾先后获得外援和贷款200亿美元;第四,台湾只有2000万人口,我们要养活11亿人口……”许老师一口气讲了8点原因。中肯的分析,说得同学们心悦诚服。
“为什么中国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中国必须选择社会主义?”在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学习班上,马列教学部讲师钟家栋运用“三要素分析模式”指出:“任何一条社会发展道路都要有人指路(理论和学说),有人领路(领袖集团),有人走路(千百万群众),缺一不可。”他分析了近代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4条道路后作出结论:“殖民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的‘三要素’都不一致,唯有社会主义既有马克思主义指路,有中国共产党领路,千百万人民群众也愿意走这条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一些学生听了连声说:“头一回听到这样的解释,真解渴,难以忘怀!”
在学生工作部组织的几次答疑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们的提问更是一个接一个:“社会主义究竟有没有优越性?”“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的缺点?”“怎样看待美国的‘富’?”……被请来答疑的老师们一一作答。
为配合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一本由原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林克主编,9位专家、教授参加编写的《通向理想境界之路——中国社会主义百思集》也与全校同学见面了。这本书一共归纳了100个思考题,从理论分析、事实论证到科学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解答。此外,学校还推荐了一批马列著作和中央报刊上的上百篇有关社会主义理论的文章,供同学们学习。
走出迷雾 走出自我
老师们的指点,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化学系一位学生听了老师的报告后说:“我现在明白了,发达资本主义的发达只是将贫穷转嫁给了其他国家,而社会主义则是白手起家。所以社会主义的发展将是曲折的,其发达也将有一段过程。”材料系一个学生说:“我们不仅要与国外横向比,而且要联系中国的过去进行纵向比,两者结合才有说服力,纵向比使我们有信心,横向比使我们有紧迫感。”一位学生写道:“落后不是从社会主义开始的,更不是因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而导致的。”中文系87级学生帅明在《重塑我青春》一文中写道:“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是敢于克服一切困难、敢于胜利的勇气和信心,需要的是齐心协力、群策群力,需要的是能自觉地把自己的利益归从于全面利益中的献身精神。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一代却徘徊于自我设计的浅斟低唱中,于国于己何益?”
更可喜的是,数百名同学在台下听老师讲社会主义之后,自己也主动上台讲社会主义。一次,电工系88级学生谢阳上台演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时,情不自禁地含泪讲起了自己的家史和个人成长史。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出身贫农家庭,过去家里很苦,我们全家都打心底里感激共产党,感激社会主义。”三刻钟的演讲一结束,全系100多名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在社会学系,89级残疾学生李康也激动地讲道:“我庆幸自己出生在这个美好的社会,她使我像生理健全的人一样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我永远抱定社会主义信念,我相信,她的力量是无穷的。”
校党委因势利导。5月下旬,一场全校性的演讲大赛隆重举行,19个院系的55位同学上台倾诉衷肠。
新闻系89级学生谢静登台了,外文系88级学生王刚登台了,即将毕业的中文系学生谭晓文登台了,经济系88级学生杨静登台了……
“革命前辈把中国的大车拉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大车加速的责任已历史性落到了我们这代人肩上。中国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中国的前途要靠我们去奋斗。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坐在车上抱怨车走得太慢,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奋力拉车,中国的大车才有可能超越西方。我们现在要说:‘中国的大车,我们一起拉!’”
这是复旦学子们的心声!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誓言!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编后
过去,复旦大学在老校长苏步青、谢希德同志倡导下,一些声望很高的教授们常给学生作报告,谈治学,谈做人,谈如何报效祖国和人民,很受学生欢迎。今年以来,复旦大学开展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更多的学者教授深入学生班级,师生共话社会主义信念,对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取得很好的效果。老师从来是学生敬佩和信服的人。方励之等人曾经利用作为人师的身份,欺骗一些学生,也亵渎了学生尊敬师长的感情。复旦的教授们走到学生中间去,为青年人答疑解惑,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也进一步得到学生的爱戴。青年学生中的社会主义信念问题,有几种不同的情况。走上敌对、背叛之路的,只是吾尔开希那样极个别的败类。一部分学生是受错误思潮影响产生了疑惑和迷惘。对绝大多数青年学生来说,都是个学习提高问题。向老师学习,以便懂得更多的道理;向实际学习,如实地了解祖国,了解世界。只要给他们以真实的、入情入理的引导和帮助,他们是会接受教育的,是可以教育的。复旦大学的实践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