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难于上青天 也要上青天——辽宁省压产压库工作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9
第2版(经济)
专栏:

  难于上青天 也要上青天
——辽宁省压产压库工作采访札记
新华社记者 张非非 何大新
“压产难,难于上青天。”几个月前,压产压库工作刚展开时,辽宁某市一位副市长满脸难色地对记者说。
当时,他的忧虑不无道理。辽宁作为全国瞩目的工业大省,到今年6月末,1900多户国营工交企业三项资金占用315亿元,其中产成品资金占用92亿元,“三角债”和库存积压居全国之首。要在年底之前实现大幅度压缩,难度确实很大。而压产压库工作初期的进展情况也使不少人的信心继续下滑,7、8两月,辽宁省的产成品库存和三项资金占用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比6月末双双上升。其中最突出的是纺织行业,9月末三项资金占用比6月末增加2.08亿元。
据经济界人士分析,造成“压产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些企业和领导部门的认识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一是仍未真正树立效益观点,还在追求速度;二是疑虑重重,怕丢信誉,怕丢市场;三是消极等待,盲目企望市场好转;四是依赖生产维持生活,认为“只要马达转,不怕没饭吃”。
然而,现实却无情地摆在人们面前,若不下定决心,果断压产,继续在“工业报喜,商业报忧,库存积压,财政虚收”的怪圈中徘徊,将把辽宁经济引向绝路。
难于上青天,也要上青天。辽宁省政府知难而进,各部门协同动作,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压产压库工作。金融部门对未完成压库任务的重点企业逐户检查落实。在前三个月中一直拖全省后腿的纺织行业,11月中被省政府“公开曝光”后,奋起直追,省纺织厅迅速发出指令:37个企业大面积限产,12个企业基本停产,8个企业全部停产;完不成压产任务者,明年将不分配原棉指标。由于措施得力,一些长线、滞销产品生产也得到有效控制。到11月末,这个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3%至46%,丝、毛线、涤棉布下降20%至29%,泵、高精机床、通讯电缆下降18.5%至40%。与此同时,他们还落实了一批压贷挂钩项目。目前,全省已选出一批新开发的技术密集、竞争力强、效益高的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压贷挂钩。第一批经国务院批准的压贷挂钩项目70%产业结构合理,适销对路。
知难而进的结果是:到11月末,辽宁全省三项资金占用比6月末减少2.3亿元,产成品库存比6月末减少11亿元。省政府生产委表示,到12月底,有望如期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压缩16.7亿元库存的任务。
在全国压产压库工作中,作为重要角色的辽宁省已经迈出了艰难却是成功的第一步。辽宁的实践表明,只要认认真真地去落实每一项措施,压产工作的难题就一定会被一步步解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