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丰收的“保护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23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丰收的“保护神”
本报记者 蒋建科
每年六月份,当六盘山区突然涌起一团团翻腾的积雨云时,你就会听到炮弹在云端的爆炸声。要是往日,可能是一阵冰雹;如今,随着爆炸声,云层里的尚未形成冰雹的小水珠便落到了地面。
毛泽东同志有一首《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闻名于世。可是,很少有人了解到,六盘山复杂的地形影响了气流运动,使得这里成为全国的冰雹重灾区。宁南山区是典型的干旱区,六至八月是这里农业的收获季节,冰雹灾害正赶在这个时候发生。冰雹最大的直径有七厘米,一般的也有鸡蛋那么大,程度严重的能砸坏房屋。据统计,宁南山区八县历史上遭受冰雹危害最严重的年份,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达五百多万亩。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固原地区也成立了防雹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对冰雹的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政府陆续给宁南山区配备高炮。这些高炮是从部队退役下来的,如今已达五十四门。有关部门从训练有素的复员退伍军人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中挑选出二百五十多人当炮手,他们常年坚守在偏远的山头上,昼夜值班。有的炮位连条路都没有,他们就自己动手开路;没水吃,就下山挑。三十六岁的高玉福在西吉县城郊炮点连续干了十二年,他在十三年前的一次土炮作业时,不幸失去了右手。但是,他操弄起高炮来,与常人一样自如、麻利。他激动地对记者说:“看到冰雹砸麦子,就像砸的是我的心。我愿为消除雹灾献出一切。”五十年代就从南方赶来支援宁夏建设的自治区气象局高工胡兆权和贺全文,已徒步爬遍了五十四座山头,进行技术指导。固原地区气象局每年都要办培训班,在六盘山主峰安气象雷达,在各个炮点装专线电话,提高了防雹水平。一九九○年,全地区雹灾面积下降到五万亩左右,防雹投入与产出比高达一比十五。每个炮位方圆十多里地成为安全区。农民高兴地敲锣打鼓,给各炮点和气象部门的技术人员送去衣物、食品、锦旗,称赞他们是丰收的“保护神”。
(附图片)
图为西吉县城郊炮点的炮手们在进行常规演练。本报记者 蒋建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