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情系南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24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闻特写征文

  情系南湖
高海浩
江南汛期的连日大雨刚刚停息,嘉兴南湖烟雨楼边的那艘“红船”格外耀眼。
70年前,在南湖的一艘画舫游船里,中共“一大”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揭开了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辉煌一页。
如今,与“红船”遥遥相对的南湖岸边,一座传统风格与现代气息交融的建筑物巍然耸立。这是嘉兴人民集资320余万元兴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别具匠心的主体建筑平面呈现一个硕大的党徽图形,俯瞰可见斧头、镰刀浑然一体。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南湖革命纪念馆”7个大字,镶在主楼门楣上,金光璀璨。
这是300万嘉兴人民凝聚一片爱心,向中国共产党70华诞奉献的一份特殊礼物。
去年4月,嘉兴市政协的5名委员联名提出一项建议:兴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舍,以教育后人。
消息传出,街谈巷议,热潮骤起。
人们以各种形式为兴建南湖革命纪念馆集资出力,献上一片真情。少先队员们省下零花钱送来了,演员、书画家义演义卖也送来捐款,不少工厂企业的职工们义务加班为纪念馆赶制设备用具。
一位83岁的农村女党员,拄着拐杖赶到村党支部,用颤抖的手掏出手绢包着的捐款说:“我人老了,但党的活动还得参加。”
一位中年共产党员临终前叮嘱妻子代他送去捐款时说:“我是看不到纪念馆建成的那一天了,但儿女们一定能看到的。”以其耿耿丹心向党履行最后一次义务。
一位双目失明的残疾姑娘,独自一人摸到纪念馆筹建办公室,捐上刚刚领到的一个月工资。她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15位街道老大妈凑钱买来红丝绒、金丝绒,飞针走线一星期,刺绣成一面鲜艳的党旗,献给纪念馆。
北京、上海、杭州的许多捐款也纷纷送到嘉兴。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93岁的王会悟老人得知纪念馆建设的消息后,专门寄来100元。
据统计,为了建设南湖革命纪念馆,已有26万多名共产党员和普通群众踊跃捐款,成为当地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全民集资活动。一位外地游客闻讯后感慨地说:“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集资捐款,它显示了党心、民心的凝聚。”随着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设,中外观瞻者也与日俱增。
情系南湖。它融入300万嘉兴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真诚与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