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团结奋进 再搏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2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

  团结奋进 再搏十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常迵
值此党的70岁生日,我这个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回顾过去70几年的岁月,难免感慨万千。
当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日寇的铁蹄就已踏到北平的大门。我曾亲眼目睹日本兵在闹市区横冲直撞,伤害无辜,深切地感受到国家贫弱的滋味。中华民族什么时候才能得救?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富强?每个有志青年都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1936年我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选择的是“科学救国”的道路。毕业后,我在工厂工作了3年,又到美国学习了4年。抗战胜利后,我从大洋彼岸负笈归来,一心希望能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为国家建设竭力服务。但回国后看到的却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大小官吏只知搜刮民脂民膏,以饱私囊,哪里谈得到建设。这种形势下,我和全国人民一样,盼望着推翻腐败政权,重建国家。
我回国后不久,祖国大陆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开国大典,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毛主席以气壮山河的宏亮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这一刻起,我彻底结束了解放前彷徨不安、忍辱压抑的日子,开始了40几年来在党的阳光照耀下,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岁月。虽然这些年里,我们的事业也有失误和挫折,尤其是10年浩劫的深重灾难,白白浪费了10年的宝贵时光,但不管怎样,我总是充满信心,跟着党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内心充实,精神愉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老牛应识前程远,不用扬鞭也奋蹄。”我们老科技工作者,要意识到任重道远,要做伯乐,尽快把年轻有为的带头人推举出来,才能使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飞跃发展,永葆青春!
这十几年来,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着重做了一些青年教师的工作,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在周围成长起风华正茂的一代代新人,并形成了一个研究生培养集体。我们已经把几十名博士、硕士输送到国家的各个岗位上。一批年轻的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博士后流动站吸引着国内外的高级人才前来学习、工作。1987年国家教委授予我们教学特等奖。
我国科技工作这些年发展很快。许多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这是过去梦想不到的,令人由衷地高兴和无比的自豪,但总的说来与国际上仍有差距。今后10年是最关键的10年,国际上科技会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则首先要弥补差距,然后迎头赶上。年长的一辈这时要带领年轻人大干。我现在坐在轮椅上,不能亲自动手干了,更需要做好人梯,甘为铺路石,为年轻的一代创造条件。“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兴旺需要好几代人共同努力。大家戏称我们教研室有“四大金刚”,这不够,要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一起来努力拚搏。
我现在的任务首先是千方百计争取建设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为科研创造物质条件;还要确定出最前沿的、一流水平的科研方向。有了这两个条件,我们的工作就是有前途的,就能吸引人才。什么是“世界水平”?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我们的科研水平能否吸引国内外学者来进修、来工作,让世界一流的人才向我们这里流动。这是努力的目标之一。任务很难、很艰巨,不努力不行,不拚命不行。
值此党的70诞辰,我想得最多的是再过10年,在党的80华诞时,总结这10年的工作有没有抓紧时间。我希望同志们都要“团结奋进,拚搏10年”。纪念党的生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立大志,树大业,紧紧抓住这10年,为党的科技事业打好基础,为下一个世纪的发展作好准备,让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