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做发扬革命传统的老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2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

  做发扬革命传统的老兵
新闻出版署特邀顾问 王益
我是出版战线上的一个老兵。如果从学生时代做过的出版工作算起,我的出版生涯刚好满60年。我是受革命书刊的影响才走上革命道路的,我懂得出版工作的重要,从而热爱出版工作。30年代,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以来,我一直坚守在出版战线,从未离开。
当我开始走上出版工作岗位的时候,我幼稚得惊人。是老同志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指点,才使我慢慢地能做一些具体工作。以后受党的信任,我担任了一些负责工作,担子越来越重。在工作中,不时出些或大或小的差错,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党为了培养我,支出很多很多,我给党做的工作很少很少。我是在党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没有党,不知道我现在在哪里。
我没有想到革命胜利来得那么快,也没有想到解放以后出版事业会有那么长足的进展。回想起来,有些往事是很有趣的,抗战前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时,用人力车运送秘密出版物。我穿着长衫,用长衫的下摆把书盖起来作掩护。冬天的上海也是很冷的,寒风嗖嗖,吹得我直打哆嗦。大公司的运货汽车风驰电掣般擦身而过,我羡慕极了。心想,哪天能堂而皇之地用卡车运送革命书刊而不必提防巡捕就好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在部队和农村中办印刷厂,最大的机器只有四开机,印书很慢。心想,哪天能用大英架子印书就好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了,我想,全国每个县都有一个专门卖书的书店就好了。以上这些梦想,不仅在建国后不久实现了,而且大大超过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出版事业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每年出书种数,现在仅次于苏、美,已超过德、日;出书册数,即使打个对折,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按人口平均,每人拥有图书册数,日本每年5.85册,我国每年5.56册,已很接近。可以自豪地说,我国已进入世界出版大国的行列,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获得这样大的成就,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也是千千万万出版印刷发行工作者长期奉献的结晶。
在纪念党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为我国出版业的成就和进步感到高兴和鼓舞。也不能忘记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和努力奋斗的方向。出版物的质量、数量和服务水平,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出版工作中不尽如人意之处还很多,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我们党历来重视出版工作。建党初期,党就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办过新青年社、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长江书店等出版机构,陈独秀、李达、毛泽民、瞿秋白等亲自主持有关工作。毛泽东同志亲自主编《湘江评论》,创办长沙文化书社。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中,就有恢复《共产党》月刊和《新青年杂志》、创办人民出版社等内容。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指示各根据地发展出版印刷发行事业。周恩来同志直接指导过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的工作。秦邦宪同志曾领导过中国出版社的工作,李富春同志担任过中央出版社社长。建国初期,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在百忙中接见全国出版会议代表,会前作出了“认真作好出版工作”的极为中肯的指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不关心党的出版事业的。刘少奇、陈毅同志的亲切教诲和对出版事业的关怀,中央许多负责同志直接领导、参与、支持出版工作的实例,不可胜数。
我们党的出版工作有英勇不屈、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许多同志牺牲在出版工作岗位上。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是我们的楷模。我们要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示作为座右铭,在工作中贯彻落实,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沿着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纲要》指明的道路奋勇前进。可以相信,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任务中,出版工作一定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决不会辜负全国人民的希望。至于我,只要一息尚存,我一定要为发展我国出版事业尽绵薄之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