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交通部发言人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 海峡两岸海上直接通航是当务之急 大陆方面早已敞开“三通”大门 希望台湾当局尽早拆除人为障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25
第4版(要闻)
专栏:

  交通部发言人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
海峡两岸海上直接通航是当务之急
大陆方面早已敞开“三通”大门 希望台湾当局尽早拆除人为障碍
本报北京6月25日讯 交通部发言人日前就海峡两岸实现海上直接通航问题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问:目前,海峡两岸同胞迫切要求早日实现海上直接通航,你对此有何评价?
答:近几年来,台胞来大陆探亲、旅游、经商的人数不断增多,两岸经贸往来和联系日趋频繁,这种发展势头使得海上直接通航成为当务之急。目前,两岸民众交往由于人为的障碍存在着诸多不便,大陆同胞、台湾同胞对此有着深切的感受和体会,他们迫切希望尽快结束这种状况,早日实现包括海上通航在内的直接“三通”,这种意愿和要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大陆和台湾隔绝了几十年,两岸骨肉同胞在精神上、物质上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实现直接“三通”,对于弥合两岸人民的心灵创伤和共同利益都有利而无害。我们希望台湾方面能够从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出发,为台湾同胞、也为大陆同胞的切身利益着想,加速开放两岸海上直接通航,使人民的愿望早日实现。
问:大陆和台湾之间海上通航的现状如何?
答:现时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航运还处在一个民间的、间接的、单向的通航阶段,但这同过去长期完全隔绝、断航的情形相比,无疑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进步。目前,半公开的、通过挂靠第三地港口来大陆的主要是台湾民间中小型航运企业的船舶。自从台湾方面开放部分大陆原料进口后,台湾和大陆之间转口贸易额增长很快,台湾航运界对承揽大陆原料运输来岛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我们不能不遗憾地看到,海峡之间的航运现状同两岸各种交流日趋增加的势头相比,显得很不适应。在台湾当局长期坚持“三不”政策的立场下,台湾航运机构和我们至今没有业务往来和联系。我们提倡“三通”,鼓励直航,其一是拓展两岸的交流与联系,其二是从维护航运、工商业界和两岸同胞的利益出发,减少中途转卸和运输费用。大陆沿海各开放港口都对台湾船舶开放,欢迎船舶直航大陆,而台湾方面则规定,船舶若发现有直航纪录者,将被列为台湾港口的“拒绝往来户”。因此,台湾当局现行政策事实上还在继续阻挠实现两岸之间海上直航。我们希望这种状况能够尽早得到改变。
问:海上通航作为直接“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将会发挥哪些作用?
答:众所周知,大陆和台湾之间一水相隔,因此航运作为两岸之间联系的纽带和交流的通道,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历史上,两岸的来往与交流,主要依赖航运,航行于大陆、台湾之间的船舶被称之为“横洋船”,台湾的蔗糖曾是输往大陆的大宗货源。
实现海上直接通航,首先有利于两岸同胞直接接触、探亲访友、旅游参观和进行学术文化体育交流。自台湾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以来。台胞来大陆探亲旅游已达250万人次,大陆获准去台探亲、奔丧的人员也有1万余人。今后,两岸间各种交流将日趋增加。从便捷、经济的角度看,实现海上直航,可以发挥航运运量大、运价便宜、航距短的独特优势,朝发夕至,大大缩短旅途时间,方便两岸民众的来往。
其次,实现海上直航有利于两岸经济的互补互利。现在,两岸之间的间接贸易额有较快增长,在台湾方面放开大陆部分原料进口后,各种原料输台亦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实现直接通航,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中间转卸、运输费用。
第三,实现海上直航将会对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和平统一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目前最重要的是彼此沟通,密切联系,扩大交往,这将有利于建立互信,增进共识,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问:交通部为实现海上直接通航做了哪些工作?
答:在和平统一大政方针的指导下,交通部作为中央政府主管航运业的职能部门,为促进两岸海上通航做了大量的工作。1981年10月,交通部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已为台湾船舶挂靠大陆港口做好了充分准备,任何时候都欢迎台湾船舶挂靠大陆港口。为保证航行安全,台湾海峡大陆一侧洋屿、坪牛等8座主要灯桩已解除了对台岛的遮蔽,并正在陆续新建一批灯桩。大陆海岸电台对台湾船舶均已开放。在海上搜救打捞方面,我搜救部门对台湾遇险遇难船舶积极救助。1990年11月,我部上海救捞局救助船“沪救1号”打捞了触礁沉没的台湾渔船“溢丰31号”,并将其安全拖送至基隆港。今后,我们还将采取一些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两岸之间海上客、货运输业务的开展,并希望双方航运界能够直接接触、谈判和协商。如我搜救部门与岛上联系,现在只能通过香港海事处中转,这样,难以保证海上搜救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再比如两岸船舶电台均使用国际台联分配给中国的呼号,由于双方不能建立正常联系,致使经常出现双方船舶使用同一呼号,这对航行安全极为不利,尤其遇险报警极易误会而造成严重后果。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先行协商,研究解决的办法。
问:目前,实现海上直接通航还存在哪些障碍?
答:这个问题,我在前面的谈话中实际上已涉及到了。这些障碍主要是由于台湾当局的现行政策造成的。如台湾当局关于船舶航行大陆、台湾之间必须挂靠第三地港口的规定,直接阻碍着两岸海上直航的实现。福州直航基隆只有149海里,但经香港中转则要多航行794海里,航程增加了5倍多,而且增加运费和中转手续,是利是弊一目了然。再如客运,经香港或第三地中转,大大增加了旅途时间。1988年,台湾航商开辟了基隆—那霸—厦门、上海海上客运航线,由于要绕航日本的那霸,既延长了航行时间,又增加了旅客费用的支出,因此,航线开通不久后由于亏损而不得不中止。我们希望能尽快拆除这些人为的障碍。
问:最近,台湾当局表示同意开放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我们注意到了台湾当局在“国家统一纲领”中所表示的同意“开放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这同过去台湾当局长期坚持“三不”政策的立场相比,是有意义的表示和进步。对台湾当局的这一顺潮应势之举,我们表示欢迎。但是,我们更愿意看到实际行动。在“国家统一纲领”中,实现直接“三通”被放在“互信合作”的“中程阶段”,而这个“中程阶段”的实现,有很多附加的先决条件。因此,开放直接“三通”实际上又遥遥无期,这不符合两岸人民的迫切愿望和切身利益,不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加快发展。
问:能否请你就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航的前景谈谈看法?
答:我认为,海峡两岸的“三通”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因此,我对实现海上直接通航的前景是乐观的。第一,两岸的间接“三通”已成为现实,在这个基础上,只会进一步向前发展,不大可能再倒退回去;第二,“三通”关系两岸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利,因而受到两岸人民的拥护,无视这一客观现实,在实现直接“三通”问题上不拆除人为障碍,其结果只能导致继续损害两岸人民利益,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第三,大陆方面早已敞开了“三通”的大门,何时能够实现直接通航,取决于台湾当局何时能够拆除人为的障碍。现在,台湾当局表达了实现直接“三通”的意向,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期待台湾当局在认同祖国统一的前提下,以务实的态度,拆除障碍,尽快实现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直接“三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