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水泥散装好处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25
第2版(经济)
专栏:

  水泥散装好处多
本报记者 刘桂莲 中国物资报记者 余平
建筑业的“粮食”——水泥的散装化,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水泥出厂不再装袋子,通过现代化、专业化的流通方式,按时、按质、按量把散装水泥送给用户。
水泥散装化,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请看下面几笔帐:
其一,我国目前水泥产量为2.02亿吨,其中90%是以袋装方式出厂,流通中按最低破损率5%计算,一年要浪费1000万吨水泥。这意味着一年有30多亿元悄悄从我们身边溜走。制造水泥纸袋,国家每年要消耗500多万立方米红白松等优质木材,相当于吉林省全年的木材产量,也就是说,50年将吃掉整个大兴安岭的蓄积量。
其二,每生产一吨水泥要耗煤250公斤,而浪费的1000万吨水泥,要250万吨煤炭才能生产出来。这标志着一年有8亿元能源建设投资白白浪费。
其三,推广使用1万吨散装水泥,可节约包装费25万元,节约包装纸60吨,节电7万千瓦时,综合经济收益达35万元。
其四,水泥散装化可减少流通环节,提高运输和储存质量,通过工序改变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便于发展城市商品混凝土。
正因为如此,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广和实施水泥的散装化,如今有的国家的水泥散装率已达到90%左右。我国起步发展散装水泥并不太晚。1957年,建国后第一个大型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工程建设伊始,洛阳水泥厂就发送了3万吨散装水泥,揭开了我国使用散装水泥的第一页。然而,几十年来,水泥散装率长期在10%左右徘徊。
水泥散装化既然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何尽快实现我国水泥的散装化呢?
目前,影响散装化的条件主要有两个:管理和资金。
水泥散装化,绝不只是包装问题。它是水泥生产、流通、经营管理上的一个重大变革。需要纵向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横向各部门的密切配合。衔接不上,配合不好,效益就体现不出来。散装化也必须有标准化作保证,质量、装卸、计量、运输、储存、使用等都要有统一的要求。计划、财政、物资、建设、建材生产、交通运输等各部门、各环节协作配套才能实现。
据测算,发展一吨散装水泥约需投资50元、20公斤钢材。这笔资金从哪里来?有关专家提出,只要制定一个稳定的政策,“以散养散”,滚雪球发展,资金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日前,从散装水泥办公室传来信息: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供应散装水泥420.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0%。散装水泥终于从艰难中起飞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