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留住天上的太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28
第2版(经济)
专栏:

  留住天上的太阳
本报记者 陈满正
低矮的土墙,宽敞的院落,一架架洁白的塑料大棚正悄悄地进入农家庭院。辽宁省农民亲切地称它为“日光温室”。
大棚一般长22米、宽5米、高3米,棚内地面上依序是猪圈、厕所、沼气池、菜地。置身其间,仿佛来到一道工序连着一道工序的车间。哪怕天寒地冻,这里温暖如春。沼气池源源产出沼气,用于照明、煮饭,余热进入架空炕取暖。人们同时利用沼液喂猪、喂鱼,将沼渣施肥种菜。记者来到盘锦市大洼县清河农场实地考察这种日光温室,看了一架又一架。农民高兴地告诉我:“这是聚宝盆,每平方米收入不下几十块呢。”
清河农场王京平是这种日光温室的发明者,这汉子老家在山东,小时候逃荒到关外。冬天养猪不长膘,这在关内很难见到的稀罕事,在这儿却是普遍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他琢磨开了,从院中到田野崭露头角的塑料大棚(全省已发展26万亩)受到启示。1984年,他在自家院里盖起占地12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将猪圈、厕所、沼气池、菜地等建在棚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精心管护下,沼气足,生猪壮,蔬菜长得比大田里的还要旺,一年下来收入4000元。接着,他又在院里修建一个大棚,年出栏百头猪,还养蛋鸡100只。加上蔬菜收入,一下成了“万元户”。这样的致富之道,不推而广。清河农场296户,70%的人家盖起了这种日光温室,室内四季如春。
营口人在学习中又有创造。
他们在日光温室中打井,还仿照日光温室的原理改造自己的住宅,使进入室内的热气持久不散。这样,一幢幢被人们称为“太阳房”的新住宅,在广阔田野上建筑起来了。记者在判甲炉村看到了32幢两层太阳房,一字排开,座北朝南,好不气派。即使室外零下26摄氏度,室内气温仍保持在10—18摄氏度之间。柳树镇前三村农民李德奎告诉我:他家建太阳房造价虽比建老式房高出10%左右,但3年来仅节省的采暖煤钱,已收回了这笔多用的资金。农家式的日光温室和太阳房还悄悄地走进一些市县的小学校、敬老院,以至乡镇企业和党政机关的办公大楼。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要利用它,珍惜它,留住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