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理水”和“推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01
第8版(副刊)
专栏:

  “理水”和“推山”
刘金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吴起镇;11月,鲁迅先生创作了“故事新编”《理水》,塑造了一个奋不顾家、跑得脚底磨出“栗子一般的老茧”的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
据说,当鲁迅获悉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他高兴得给毛泽东同志和朱德总司令写了信,表示致敬和祝贺。信中有一句后来广为人知的话:“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希望。”这封信后来没找到原件,因此不知道发信的具体日期。估计和创作《理水》在差不多时候吧。
鲁迅祝贺长征胜利和塑造大禹形象,这是偶然的巧合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但不论如何,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这样的联想,把大禹治水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业绩联系在一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大禹治水是第一件无与伦比的伟业。以至两千多年后的孔子,还会发出这样深沉的感叹:“微禹,吾其为鱼鳖矣!”
大禹治水之所以永远值得人们敬仰和感念,还因为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超越了个人和氏族的狭隘眼界的人。是他,一下子把人的精神境界提高到了其后几十代、甚至几百代人都不可企及的高度——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广大“众民”谋幸福的高度。
试想,在那个工具极其原始、科学技术还没有萌芽的时代,要治理好“浩浩怀山襄陵”的洪水,该是多么困难!禹的父亲鲧,不就是治水九年而“功用不成”,被舜“殛于羽山”的吗?因此,如果像五千年后某些新潮理论家所鼓吹的那样,一切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依归,禹就不会也不应接受这个难题。但是禹不。他接受了治水的任务,毅然别了新婚才3天的妻子,出发治水去了。而且一去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甚至听到生下来还没见过面的儿子在屋里啼哭,也顾不上进去看一眼。
所以我说,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和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再没有第二个能够同他比肩而立。有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苦难的深重,同当年洪水滔天、“下民都浸在水里”相仿佛。许多仁人志士,起而革命,想推倒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都失败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也未能成功,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愿去世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百折不回、艰苦卓绝地奋斗了28年,终于推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先儒有言:“世无仲尼,如长夜难明。”这话似乎过分了。但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无共产党,中国如长夜难明!”正如人民深情歌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大禹治理洪水,中国共产党推倒三座“大山”,将像两座精神境界和丰功伟绩的高峰,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巍然矗立,一前一后,一古一今,遥相辉映,永垂千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