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核火”,仍盈胸际——“七一”前夕访核物理学家钱三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0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核火”,仍盈胸际
——“七一”前夕访核物理学家钱三强
柏生 国华
6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专程来到坐落在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科学城,看望了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近几年来,钱老一直罹恙谢客。我们自以为和钱老都比较稔熟,于是就没有预约而径直驱车前往了。
为了更好地奋斗,加入中国共产党
时逢党的70周年诞辰前夕,钱老也似乎猜透了我们的来意。刚寒暄坐定,钱老便深情地回忆起了自己决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过。钱老说,我申请入党可不是心血来潮之举,事实上,乃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早在法国约里奥—居里主持的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学研究的时候,我即受到过组织上的关心和照顾。我爱我们的祖国,但当时的祖国母亲在国民党统治下却被糟蹋得满目疮痍。那时候,我们仅从留法共产党人的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希望。但在国外时,我还没有明确入党的要求,心里却已经有了这样的愿望。1948年底回到国内,那时作为年轻的科学家,一些民主党派来做我的工作,盛情邀请我加入他们的组织。我婉言谢辞了。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经过考验,觉悟有了提高,回国后写了入党申请报告。1954年1月27日,我被批准入党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我的入党介绍人之一是上月底刚刚故去的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张稼夫同志。他鼓励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谈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际,有的话,在实际锻炼中加深了理解,逐渐才有豁然贯通的感觉。
人们常说,科学家是从思想和逻辑认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过程的。钱老对党的感情和认识,终于达到大彻大悟的自觉境界,是值得人们、特别是党员科学工作者奉为楷模的。
忆往昔,党的领导是中国大科学事业的保证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70周年纪念日。屈指算来,钱老的党龄也已有37年,在党内够得上一个老党员了。回首这风风雨雨的几十年,他究竟做了些什么事呢?
钱老觉得,从工作上说,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主要充当了科学组织家的角色;从研究上说,既有硬科学(核物理),也包括交叉科学(科学学)。
钱老说,党是十分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家的。回想我回国时可以说是刚刚放下行装,党和政府就派我参加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和平代表大会”。1952年,又是党和政府派遣张稼夫同志和我,共同率领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苏联。1955年1月我参加了毛主席召开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开展原子能事业。我自己的工作也集中到原子能科学技术方面。我还有幸参加了1956年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和1956—1967年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工作。这是党中央采取的“向科学进军”的两项重大部署。后来,随着毛主席关于“我们也要搞一点原子弹”的号召,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总理、聂帅、宋任穷和其他老同志的关怀下,我们中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了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的伟大工程。用科学学的术语讲,这是新中国的大科学事业。到1962年底,我们基本弄清了有关原子弹的理论和制造技术。在上万的科技人员和工人的努力奋斗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爆炸成功,振奋了全国,震撼了世界。
说到这里,钱老略微提高了一点声音以示强调:“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以及后来的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即现在中国人民自豪地简称为‘两弹一星’的成功,就我个人体会讲,首先要归功于党领导科技事业的正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科学事业的今天。这是历经近半个世纪实践证明了的一条真理。”
跟党走,肩负科技兴国的历史责任
我们怕钱老太累,表示出想起身告辞的意思。钱老随即把话锋一转,谈到了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我国科学的未来。
钱老说,这次中国科协“四大”开得很适时,很成功。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上作的讲话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阐述很彻底,能说服人。我琢磨着,江总书记关于“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的论断,与其说是透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勿宁说是要求我们科技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钱老笑了笑接着说,我们这一代人大都已届古稀之年了。党中央提出的“八五”计划和本世纪最后十年规划的真正实现,还要靠新中国自己培养起来的一代新人(其中包括中青年科学技术家)。科技兴国是我们党的工作传统。早在50年代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上,就提出了中国科技发展既要坚持基础研究又要加强为解决国民经济关键的应用研究的方针。我想,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既要善于借鉴、学习和跟踪国际科学发展的前沿,更要善于进行和实现基于自力更生的研究和创造。如果把这两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给以物质条件的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家们一定会做出更大成就。
最后,钱老语重心长地说,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恐怕是一个交叉科学空前活跃和发展的时代。在推进传统科学的时候,千万不要轻视乃至忽视了正在迅速兴起的新生的交叉科学。今年第一期英国著名期刊《交叉科学导报》上发表了日本学者中山茂教授的文章。他预言:从历史上看,世界科学中心是始终不断地转移,近一二百年由英国、法国转到德国。现在科学中心在美国,继美国之后的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很可能是日本,然后是中国。钱老郑重地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由此可以相信,在世纪之交的50年内外,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一定要走到世界的前列。实现四个现代化在当代的含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因此当代中国科学家肩负的正是一项跨世纪的历史重任。
在采访归来的路上,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句古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钱老谈话的字里行间,依然饱含着的不正是这种对党的事业“壮心不已”的精神和气质吗!他是一位当代世界知名的中国原子能科学技术的专家和组织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他知人善任,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在本报今年6月14日发表的《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夙愿》中聂荣臻元帅总结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是,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经验,代表了钱老这一代人的火热的心,今后一定还将发展,创造出新的经验。中国人应当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图片)
  核物理学家钱三强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