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信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04
第8版(副刊)
专栏:

  信念
王向东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这是恽代英同志当年留在国民党监狱中的绝笔诗。在细雨濛濛的初夏,在雨花台的苍松翠柏之中,我站在恽代英烈士墓前,轻轻吟诵着这首动人心魄的诗,遥想这位中国革命的先驱之一60年前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的情景,止不住心潮激荡。
恽代英同志最让人敬佩的是他对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
我常常想:革命前辈为什么会有这种忠贞不二的坚强信念?是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盲目信仰?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美好幻想?还是没有个人价值意识的无谓的牺牲?在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精英”们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失败了”的今天,这些问题更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恽代英的青年时代正处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转折时期,和当时的许多进步青年一样,他受到过纷至沓来的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恽代英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一方面固然有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更主要的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从祖国任人宰割的痛苦现实中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正由于他们不迷信,不盲从,所以,才选择了革命的道路。他们对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其源盖出于此。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革命道路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错误与挫折之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途径,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胜利。就拿恽代英自己来说,他参加革命以后,屡遭挫折和曲折;而每一次的挫折和曲折都更增加了他的勇气,增强了他的信心。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继蒋介石4月12日政变以后在武汉背叛革命。恽代英对同志们说:“明天早晨,打倒恽代英的标语,就会出现在武昌城头上了!现在政治形势虽然一时逆转,但我敢说,中国革命必然会成功,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这种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也来源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磨练之中。
那些一味追求“自我设计”、一心要实现“个人价值”的“精英”,其“个人价值意识”可谓强矣!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所谓“价值”,鼓吹“全盘西化”,主张“再当三百年殖民地”,最后当他们的阴谋破产以后竟不惜背叛祖国,拜倒在洋人脚下。要他们为人民的利益作出一点牺牲,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革命者的个人价值,总是体现在人民的价值之中;因此,他们总是以人民的价值为价值。恽代英说得好:“人每每因为一种革命的主义能解决自己与社会的痛苦,不惜牺牲一切为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献身革命而义无返顾的巨大动力。
恽代英并没有看到革命的胜利,但坚信它必定胜利。他曾经写过一篇题目是《向上》的短文。“山虽高,没有爬不上的;路虽远,没有走不到的。”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今天,他的这些话会鼓舞我们去迎接新的考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