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心平好过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07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心平好过海”
诸葛立早
在浙江沿海的渔村里,每每渔民出海,老人总要对后辈千叮咛万叮嘱:“心平好过海”。虽然其寓意不言自明,我仍觉得它意味无穷。曾向多人探究“平”的涵义,结果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平”是讲“不慌”;也有人说,“平”是讲“不急”;还有人说,“平”是讲“不贪”。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不知道语言学家对此有何看法,总感到倘以单一的意义囊括“平”的全部释义,有点偏狭。各种意义兼而有之,似乎较为妥贴。这真是一条朴实无华却又给人深邃启迪的古老格言!
记得联合国一位人士曾用一句西方谚语形容中国的改革:“在未经探察和绘图的水域航行”。就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在进行先人从未干过的伟大事业而言,既无现成的模式又无现成的经验,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满载十一亿人口的航船要驶向胜利的彼岸,对于我们说来,“心平好过海”这句格言,就有超乎一时一地寻常意义的涵义。
先说“不慌”。八十年代,我们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同样毋需讳言,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础都比较差,再加上工作上的一些失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未充分显示出来。我们在经济上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落后的处境。诸多的不尽如人意之事,仍困扰着我们。国际形势又十分复杂,政治风云变幻无穷。内有困难,外有压力,需要我们采取镇定自若的态度。宋人苏洵在《心术》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确实,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恃。任何自轻自贱、自贬自卑、自辱自诋、自暴自弃的情绪,都是不足取的。
再说“不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是永远需要弘扬的。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拖拉推诿,是对人民的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只争朝夕”不能与“急躁冒进”划上等号。片面地急图快,违反了客观规律,结果适得其反,这就是“欲速则不达”。一九五八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曾出现几次大起大落的波动。其间,既有客观条件问题,但主要是由于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脱离国情,超越国力,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造成的,以致几次酿成经济失调的严重后果,不得不对经济进行压缩、调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应该时刻牢记,须臾不可偏离。
最后说“不贪”。二十世纪的政治发展表明,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否有效地抑制和清除腐败现象,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也决定着社会的长治久安。在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上,人们一般对个人生活保障和物质享受极为关注。大部分腐败行为都往往以“贪得无厌地敛聚财物”为目的。所谓“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所谓“骄泰奢侈,贪欲无已”,便是这伙人的真实写照。我们党要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反和平演变的三重考验,必须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不贪为宝”,应该是每一个党员和干部的座右铭。
今后十年是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前途的非常关键的十年。二十世纪还有九年就要消失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本世纪的窗口外,正是苍茫的暮色。几千年来饱受创伤和忧患的中华民族,如同一只火中的凤凰,其涅槃就在那一刻,其苏生也在那一刻。在那一刻,力争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将为我国在下个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基础,进一步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心平好过海”。我们既须开拓进取,敢冒风险,又须稳妥审慎,扎扎实实,在全体人民中造就改革、开放、稳定发展的新的共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