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重访英雄国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08
第7版(国际)
专栏:海外来鸿征文

  重访英雄国度
周锋
左斯兄:
捧读尊函,恍若得睹兄易于激动并继而慷慨陈词之神态。您在痛斥时下某些“出国热”之后,笔锋一转,对弟此行却寄予多么深沉的感慨和殷切的期望。兄以为:得以参加中国文联代表团出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不仅是弟个人的生平幸事,应看作是代表当年从事火线文艺工作的群体去重访留有多少战友血迹的故地。您还让我将镜头不能尽窥的心灵感知以文字函达。如今,是该给您写点什么了。
还是由兄最熟悉的开城板门店入题吧。
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厅已略作修饰,当时的竹编墙已改为粉墙。其他的一仍其故貌。同行诸公踊跃地在中朝一方的签字座前拍了照。作为那段历史的目击者,我的心情是既悲且壮:长达两年时间的停战谈判,与其说是靠“谈”,不如说是靠“战”。还记得当时全军一致的呼声么?“要以战场上寸土必争的节节胜利,为我方代表争取发言权!”开城以及开城以北的大片山川,曾是狂妄的敌酋开价的条件,你不给他就扬言:“让飞机大炮来发言”。飞机大炮不仅没能占我上甘岭、丁字山、老秃山,反而在号称美国建军史上最擅近战、夜战的美七师伤亡殆尽的情况下,被我军夺取了通往铁原、汉城的要冲——石岘洞北山!停战协定正是在中线、东线中朝军队大举进攻而敌军已无险可守的背景下签署的。朝鲜同志在讲解时说,敌方实质上签的是投降书,这并非过甚之词。
站在签字大厅里,以及后来又来到横跨“三八线”的那七幢简易棚屋前,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你我亲身参与过的石岘洞山战役。想起志愿军创作组那两位牺牲于此役的战友——才华横溢的仇天和刘德根同志……
值得告慰英灵的是: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这个英雄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朝鲜人民战后38年的辛勤劳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焕发出“高丽”之邦特具的挺秀丰采。我们曾在那儿徜徉留连的开城老街,已为庞大的高层建筑群遮掩得难于寻觅;咸镜南道的工业重镇咸兴市里,联合企业厂房占地竟达160万平方米;首都平壤远不是我们当年到牡丹峰地下剧场演出时的景象,“二八”剧场、万寿台艺术剧院、前景台杂技剧场,建筑面积五至七万平方米,其设计之恢宏,设施之完善,群雕之壮美,非身临其境,很难想象一个只有2000万人口的朝鲜北部,在文化、教育、卫生等与提高民族素质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上竟能作如此有远见的巨大投资!
令我深为感动的是:时光流逝了40度春秋,朝鲜人民,尤其是战后成长的中青年朋友,都不曾淡忘曾在他们的危难之际无私地援助过这个国家的中国人民。不论在城市或是山乡,见到中国客人,连小学生都会向你举手致敬。当同行的女高音歌唱家徐有光唱起《春耕谣》或是我哼起《丰收谣》时,都会激起在场朝鲜朋友强烈的共鸣。
此情此景,正如镌刻在咸兴化肥联合企业院内周总理铜像纪念碑上的那句话语:江山易改,中朝人民的友谊永远也不会变!
对了,我还去了战功赫赫的朝鲜人民军三军团当年的驻地“外金刚”。那时坎坷的土公路已为一条宽阔的水泥路面的海滨公路所取代,由元山至此只消100分钟车程。这里现在已成为旅游胜地,“三日浦”、“九龙渊”、“万物象”诸景点,大有中国黄山情趣。当我登上海拔1700米“万物象”绝顶时,不禁百感交集。
专此
即颂夏祺
弟周锋
于平壤旅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