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细品屠格涅夫的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08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细品屠格涅夫的魅力
廖天亮
“五四”运动前后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究其动因,除了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之外,西方文化及文学的影响不能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而在纷繁的外来影响中,俄国文学为最大。叶圣陶曾经总结道:“就我国的新文学说,特别与俄国文学有缘。”这“缘”究竟是怎样的情形,一直是文学研究者,尤其是比较文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题目。
新近读到青年学者孙乃修的一部专著《屠格涅夫与中国——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学林出版社),洋洋洒洒30多万字,对俄国名作家屠格涅夫同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探讨、比较和阐述。无论是就其专题本身的深度、比较方法运用的切当而言,还是就其艺术感悟的细腻而言,都给人一种厚实、清新之感,于理性思辩之中,时时见风发之灵气,理论快感与审美情趣浑然一体,读来趣味横生,具有这种品格的学术著作,殊为难得。
比较文学给当代文学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视角,近几年确实很热闹。但深长思之,缺憾也是有的。研究比较文学,首要的工作是对中外文学关系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从西汉末年佛教之入中国,到清末西学之东渐,中外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现代文学家所面临的现实课题与社会需要,使得接受外来文化包括文学的影响成了时代的潮流,促进了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要理解现代新文学,不把握住这一特点是很难深入的。在以往的研究中,极少有研究者把眼光拓展到国际文学关系的领域来考察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和创作。系统地把一位外国作家放在同中国文学的完整关系中加以系统研究的,《屠格涅夫与中国》堪称是一部开先河之作。中国比较文学要有更高、更新的发展,乃至建立中国学派,关键就在于能否出现这样一批厚实的著作。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之一大类,具体又可分为渊源学、媒介学、流传学等研究方法。只要谈到影响,就必然会涉及到发送者——传递者——接受者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程序。孙乃修同志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以雄放的眼光分析了中国现代文学和俄国文学产生强烈亲和力的种种因素以及屠格涅夫引起国人注意并且模仿学习的魅力之所在。对于翻译这一极其重要的文学现象和媒介因素,作者予以充分的强调,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和评介,不同的译者以及不同的反应,作者娓娓道来,从一个窗口窥出了时代的兴衰、文学的变异以及审美趣味的更替,这些方面均显示出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独到和眼光的精敏。当然,一个作家对异域文学的作用,最深刻的方面还是在于对异域作家的思想及创作的具体影响。孙乃修选取了14位现当代作家作为研究对象,从创作思维、主题选择、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艺术手段甚至语言特点等诸多方面综合考察,探讨他们作品中流露出的影响痕迹和各自的创作个性。做这样的研究,如果没有丰富的资料占有和精细的文学触觉,很容易流于空疏和牵强;但若对材料把握不当,也可能陷入琐细。孙乃修同志在宏观与微观的安排上,独运匠心,入于内而出于外,应该说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次成功的出色尝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