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鞠躬,深情的延河——电影《周恩来》剧组在延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09
第4版(要闻)
专栏:

  鞠躬,深情的延河
——电影《周恩来》剧组在延安
本报记者 向兵
薄薄的晨雾笼罩延河,两岸山腰和河堤上架起了摄影机。天刚破晓,延河畔就有一大群人来回奔走。
以“文革”10年为背景再现周恩来一生的历史巨片《周恩来》要在这里拍摄,有4000人将参加演出。导演丁荫楠询问完各部门准备情况,转身望着巍巍宝塔,心头涌起一阵热流。
5天了,从剧组5月21日来到延安,丁荫楠时时感受到宝塔山下这片热土的深情。18年前,陪同外宾参观的周恩来总理重返延安,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怀念。听说《周恩来》要再现这段历史,当年陪同周总理的原延安地委书记许效民、土金璋专程从西安赶往延安,当年接待过周总理的人们也纷纷来到剧组,沿着周总理的足迹实地介绍情况。周总理当年已在病中,可他不顾劳累趁外宾午休时,访问枣园的老邻居,了解老区人民的生活情况。听说延安有的群众还在饿肚子,周总理一边责备自己“对不起老区人民”,一边和地委领导制定粮食增产的措施,直到第二天凌晨上飞机前,他还在灯下为此事操心。回京后周总理便亲自组织了首都水利部门对延安地区的支援……在王家坪、在枣园、在延安,人们谈起这段往事就潸然落泪。许效民、土金璋在影片中扮演当年的自己,好几回拍戏,他们一站到饰演周总理的王铁成身边,眼圈就红了。
薄雾中,小学生们开始进入拍摄现场,放弃星期天休息的行署干部也穿着当年的服装走来了。对岸小路上出现了老乡们络绎不绝的队伍——他们大多是从20公里外的山村赶来的。“多好的延安人!”丁荫楠心中一阵激动。5天前剧组刚到延安,行署专员贾治邦便来到招待所,向剧组表示:“你们为中国人民做大好事,延安人民全力支持你们!”行署成立了以副专员白灏成挂帅的协拍班子。他们和剧组人员一道,没日没夜地赶往四周的山乡,挨户检查群众演员的头饰、服装……
“延安老区的父老兄弟们,谢谢你们!”丁荫楠通过临时装起的喇叭动情地说道,“今天我们要再现当年周总理去枣园看望老邻居的途中,车淤延河,群众闻讯赶来的场面。现在就开拍!”4台摄影机在“预备——开始”中同时开动,延河畔沸腾起来。4000多老区人民兴奋地从四面八方奔向河边吉普车里的“周总理”,对岸的小学生们激动地跳着高呼“周爷爷!周总理!”“嗨唷,嗨唷”的号子声惊天动地,陷入河泥的“周总理”座车被抬上河畔,抬到欢腾的人群中……
拍摄工作结束了,但人们围着汽车里的“周总理”不愿离去。已完成演出任务的“周总理”兴奋地推开车门站出来向大家挥手致谢。人们欢呼雀跃,喊着“周总理,周总理”,眼中噙满热泪,拥上前去和“总理”握手。见此情景,刚在喇叭中喊完“停!”的丁荫楠忙跑向附近的摄影机,连连叫道“快拍,快拍!”等摄影师于小群告诉他4台摄影机都拍下来了时,他深情地说:“人同此心,人同此心啊!”
拍摄结束了,群众演员中几位年过七旬的老大爷,正准备返回10公里外的桥沟乡。丁荫楠、王铁成走上前去向他们表示感谢,老人却说:“娃们做好事哩,该谢你们!”丁荫楠、王铁成的眼睛湿润了。二人后退几步,面对老人,面对缓缓远去的人群,面对静静的延河,深深地鞠了一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