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放慢人口增速 促进民族繁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09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人口与计划生育

  放慢人口增速 促进民族繁荣
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 张天路
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已经达到9120万人,比1982年增长了35.53%,分别比全国和汉族高出23个和2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净增数高达299万人,比1964—1982年期间(152万人)高出96.7%,比1953—1964年期间(42万人)高出612%。
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已由1982年的15个增加到1990年的18个,其中壮族人口已超过1500万,满族人口已接近1000万,还有几个民族人口正向1000万挺进。
少数民族人口的过快增长,已引起了中央和民族地区的普遍关注。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一再证明,人口过快的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困扰。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头等大事。实行或支持以降低人口增长率为目标的人口政策,在这些国家已经是大势所趋。
发展中的国家、地区和民族,要想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绝不能重蹈人口高增长的老路,也应逐步实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同时要超前把重点转移到以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为中心的政策上来。
提高人口素质,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口平均收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提高劳动人口的文化科学水平;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降低人们的发病率、死亡率、延长平均预期寿命。全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又将积极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妇女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人口增长快,文化科学水平低,贫困面积大,还处于“人口、经济、教育”三者发展很不协调和相互牵制的严重局面。因此,理顺和实现这三方面的良性循环,便成为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期间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才有可能尽快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日本在二次大战后,由于经济处于全面崩溃边缘,才转而实行控制人口增长政策。同时又十分重视发展教育和经济,使“人口、教育、经济”的发展逐渐趋于协调。如1952至1988年日本人口平均每年递增率仅为1.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由226美元提高到21040美元,提高了92倍。
我国的朝鲜族在处理“人口、教育、经济”发展关系方面,已走在了中国56个民族的最前面。1953—1990年期间,人口增长了71.4%,比全国(大陆)的95.3%低23.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递增率为1.5%,也低于全国1.8%的水平。长期自觉控制人口的结果,使朝鲜族人口年龄构成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1987年的少年儿童比例只有24.7%(汉族为28.2%,少数民族平均为35.8%),年龄的位数已提高到26.8岁(汉族为24.4岁,少数民族平均为20.9岁),即已进入了较高层次的成年型人口和稳定型人口阶段,再也没有人口高峰的忧患了。
朝鲜族人口控制的成就,取决于超前发展全民教育的结果,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于1952年便普及了小学教育,1958年普及了初中教育,现在正在普及高中教育;全州已建立了4所大学;1987年平均每千人所拥有的大学程度人口高达44.1(汉族为10.8,少数民族平均为6.0),12岁及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降到7.2%(汉族为24.6%,藏族为71.6%)。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