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菜香 饭好 人亲”——二十次国际列车餐车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0
第2版(经济)
专栏:

  “菜香 饭好 人亲”
——二十次国际列车餐车见闻
本报记者 计泓赓
6月27日,我们一行3人从大庆乘20次莫斯科—北京国际列车返京,照例带足了吃食,不准备吃火车上的东西,因为总觉得火车上的饭菜不可心。到晚餐时分,餐车过来一位师傅,但见他挨着个儿地招呼旅客,欢迎大家到餐车就餐。
“不用了,我们已带了吃的。”见他主动热情,我们当中一位长者随便问了一句:“有稀的没有?比如面条汤啥的。”
“面条汤倒没有。这么着吧,给你们三位各做一碗汤好吗?可以到餐车吃,也可以给你们送来。”
一碗汤,能值多少钱,还要现做,餐车真的愿意吗?我们将信将疑地走进了餐车。
刚坐下不久,邻座两位中国旅客吃完起身付账,只听他们夸道:“你们的饭菜是全国铁路最好的,又便宜,又好吃。”原来他们要了4个菜:青椒炒肉片、蒜苗炒肉片、番茄汁牛肉、木樨虾仁,两碗榨菜汤,4碗饭,一共才花了20元,而且菜的味道很好。
我们的汤端上来了,也是兑有鸡汤的榨菜汤。汤清清的,飘着碧绿细嫩的黄瓜丝和散珍珠似的黄油星,一尝,味道果然不错,是我这次出差中喝到的最可口的汤了。
“这里的菜香、饭好、人亲。”“最好的餐车,最好的服务”。中外旅客在意见簿上留下了不少赞誉的话。
餐车长名叫崔新,他就是到车厢热情招呼旅客的那位师傅,59岁,自称是“老职工,新党员”,1982年入党。1949年他即已上铁路,曾在这趟列车的餐车工作了13年,以后调出,1980年又重返这里。他像一团火,带领餐车6位伙伴给中外旅客送温暖、送方便。
车上苏联、东欧的旅客多,还有我出国人员和少量国内乘客,他们都一视同仁,热情服务。饭菜的价格是就低不就高,保本微利,方便旅客。你如果不想吃炒菜,要一碗汤、一碗饭都可以。崔新说:“我们尽量满足不同旅客的不同口味和不同要求。苏联、东欧客人喜食油大、火重的,我们就上浓汤、俄式杂拌汤、煎炸的菜肴;有的外国旅客喜吃油少、火轻的,我们就上清淡的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