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三湾红旗”代代传——记济南军区某部“红一连”党支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三湾红旗”代代传
——记济南军区某部“红一连”党支部
新华社记者 蒋永武 新华社通讯员 侯振汉
济南军区某部“红一连”党支部,是毛泽东同志64年前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镇进行“支部建在连上”的试点连队之一。战火硝烟、岁月沧桑,这个红军连队的党支部始终像一面鲜艳的红旗。她35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最近又被济南军区党委授予“模范党支部”荣誉称号。今年2月6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接见了连队全体官兵,并挥毫题词:“支部建在连上,传统代代相传”。
    一届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曾在保卫边疆战斗中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张安林,1989年10月接任连长后,急于踢开“头三脚”,在训练中出现急躁情绪,对个别战士态度比较粗暴。一名战士党员立即找他谈心,指出他这样做是错误的。他有点不以为然。于是,他所在党小组5名战士党员便集体找他谈话。有的批评他“以功臣自居”;有的指出他“这是对士兵的根本态度问题”,说得他面红耳赤。张安林在支委会上作了深刻检查。尔后,他搬上铺盖逐班“蹲点”,同战士们同吃同住,靠真诚的爱赢得了战士们的拥戴。第二年年底,他被集团军树为“爱兵模范”。
“红一连”党支部就是这样,从干部党员到战士党员,人人都能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使党内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原则空气。
记者在一连,正赶上连队进行新“党代表”入连仪式。全连官兵列队,前任指导员索绪美担任“主考官”,晏光霹这位赤脸膛的全团优秀指导员,过了“连队传统关”和“党员知识关”,又被带到训练场,一项一项地过了“军事关”。我们问:“感觉如何?”晏光霹气喘吁吁地回答:“要在一连当个‘官儿’,真是不容易!”
就像晏光霹一样,“红一连”党支部“一班人”在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个个都是“排头兵”。为带领官兵大练兵,练精兵,连队长年建立了一个由连长任班长,指导员任副班长的党员干部示范班。无论是军体、队列、战术中的哪一项训练课目,都先由党员干部作示范,当先导。
一届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每届支部都为连队建设创出了一番业绩。自1978年以来,“红一连”党支部连续12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带领连队近3年中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连续两次被集团军树为“达标先进连”。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红一连”的战士说:在咱们连找党员,不用查花名册。脏活抢着干,苦活争得凶,练兵最刻苦,遵纪最自觉的兵,十个有九个准是党员。
1983年冬,“红一连”首次参加强渡黄河演习。全连官兵都未曾接受过这种训练,面对汹涌咆哮的黄河浊浪,少数战士不禁有点打怵。这时,6名党员站了出来,乘上橡皮舟,冒着生命危险一连3次往返横渡,冻得满脸铁青,上岸后全部瘫倒在地。正式演习一声令下,每个船由一名党员带领,顺利到达彼岸。
1989年3月1日,驻地铁路发生事故,两个车皮的货物翻倒在铁道旁,其中一部分是腐蚀性物资,搬运中稍有不慎,就会损伤肌肤。“红一连”前往抢救搬运时,非党员战士只准搬运其他物资,那180吨腐蚀性物资全部是党员们搬走的。
“党员事事敢领先,战士与党员摽着干”,成为“红一连”的一种“连风”。
    把每个士兵都带成合格战士
战士张小锋带着打架斗殴留下的4块伤疤入伍后,不到一年就受了两次处分。1988年12月,上级把小张调到以“育人有方”而闻名全师的“红一连”当兵。
为做好小张的转化工作,“红一连”党支部对党员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每个党员都来拉小张一把,并且定期向党支部汇报自己为帮助小张进步做了哪些工作。有的党员手把手地教他过内务关、军容风纪关;有的党员和他一起课余练兵。当他的手榴弹投掷超过60米时,全连集合看他表演。小张开始尝到了“干好工作的滋味”。
此后,他更加好学上进,成了全连公认的优秀义务兵。两年后他终于入了党,实现了自己最美好的愿望。
仅据最近10年统计,“红一连”就先后使23名像张小锋一样的后进战士转化为合格士兵,其中14人当了班长,7人入了党。
有人说,如今,谁想在“红一连”找点好事做真不容易。这事传到团政委林溜松耳里,他不相信,决定利用到“红一连”蹲点的机会验证验证。一天午夜,他起来上厕所时,故意把台阶的砖头抽走两块,看明天有没有人自觉找砖补上。次日早上一起床,他就急匆匆地去看“现场”,果然已复原如初。原来是昨晚一位比他后上厕所的战士悄悄给补上了。出早操时,林溜松看到有段路上结了冰。早操一完,他就看到有3伙战士不约而同地来到这段路上撒砂子。“传言不虚!”林政委彻底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