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丰田的“大企业病”及其治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09
第7版(国际)
专栏:

  丰田的“大企业病”及其治疗
本报记者 于青
两年前,丰田汽车公司着手治疗“大企业病”,一度成为日本产业界的话题。两年过去了,“大企业病”治疗的效果究竟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丰田汽车公司专务理事矶村岩先生。
丰田汽车公司现有职工约七点二万人,是日本人数最多的企业。其生产规模仅次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居世界第二位。去年汽车产量(海外部分除外)约四百二十一万辆,占日本汽车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一。经常利润和纳税额多年在日本企业中名列前茅。记者想了解,生产情况良好的丰田汽车公司几年前是怎样发现自身患有“大企业病”的。矶村先生说,四年前,一项关于增建职工宿舍的报告在公司内上下左右层层批阅,辗转多时未能实施,在公司内引起强烈反响。这种病主要因管理层次多,文件旅行时间长而造成的决策迟缓。
丰田汽车公司原来的组织人事系统自上而下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专务董事、常务董事、董事、部长、副部长、课长、系长、普通职工。如果某项报告仅关系到一个部,付诸实施前一般需要七个印章,即某职员起草后,要经过系长、课长、副部长、部长、公司领导审阅并盖章。按职能不同,丰田汽车公司下设二百零几个部。如果像丰田汽车公司在沈阳投资建立的技工培训中心那个项目,关系到与中国有关的亚洲部、与教育训练有关的人事部、与投资有关的经理部,每个部要盖三至五个印章。通常较大项目实施前,有关报告要盖上十几个印章。项目报告从起草到最终决策,一般需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矶村先生说,在治疗“大企业病”之前,丰田汽车公司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制定方案和舆论调查等准备工作。一九八九年八月开始组织人事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其一是简化管理层次。部以下分室,室以下分组;其二是决策权下放。过去部长的决策权下放给室长,部长着重于各室协调;其三是加强弹性组合。组是起草项目计划的基本单位,根据项目需要,可以从其他组、室、部抽调人,组成专门的项目组。
改革后的明显标志是项目报告上的印章大大减少。对一般项目报告,室长就有权裁决。如果像上述技工培训中心那个项目,现在就组成专门的项目组,其报告经亚洲部长、主管董事、总经理审阅盖章后即可实施。矶村先生说,现在项目报告上最多有五个印章,从提案到决定所需时间,至多不过三个月。决策过程加快,工作效率提高。
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加相应待遇,淡化“当官”意识,发挥个人特长。丰田汽车公司每年新招职工数以千计,同年进入公司的人即使工作同样努力,也不可能都当上组长、室长、部长。尤其是有技术特长或专门才能、不适合或不愿意担任组织领导工作的人,改革后,对于未担任领导工作、也有相当资历和贡献的人,在职称和工资上明确给予组长、室长或部长级待遇。
记者问还有哪些数据能反映治疗“大企业病”的效果。矶村先生说,根据公司内问卷调查结果,希望恢复原状的是零,认为改得不好的占百分之五,绝大多数的人认为改得不充分,希望继续改革。听说,为治疗“大企业病”,丰田汽车公司还进行了工资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本报东京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