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一片汪洋一片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1
第4版(要闻)
专栏:

  一片汪洋一片情
新华社记者 何平
水漫金山,一片汪洋。
农田被淹,民宅进水,道路中断,工厂停产……严重的灾情危及太湖流域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牵动着北京中南海。
7月8日,刚刚在安徽察看了灾情的江泽民总书记,又同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总指挥田纪云,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一起,风尘仆仆地来到洪涝灾害严重的浙江杭嘉湖地区。一下飞机,江泽民顾不上休息,便乘坐面包车径直驶向嘉善县察看灾情。
烈日当空,暑气蒸腾。随行的同志为了给江泽民遮荫,递上了一顶草帽。江泽民摆摆手示意不需要,尔后,急匆匆地朝西塘镇6号大桥走去。
在杨秀泾镇沈道村农民丁志林家,江泽民同这位憨厚的农民一起围坐在堂屋的八仙桌前拉长叙短。从他家有几个劳力,到承包土地面积,从受灾损失,到如何补救,一一询问,体察入微。
“我同你交换个看法怎么样?”江泽民用征询的口吻商量道。“这次洪涝灾害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育,就是水利建设搞不好,农业的基础就不稳固。所以,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基本建设,才能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不知你以为如何?”
“总书记的意见我完全赞成。要是早搞起来,就不会像今天这样遭灾了!”丁志林深有同感地回答。
“是啊,这件事关系到百年大计。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农民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把这件事办好了,那么农业生产就有了可靠保证,用上海话讲就是‘笃定’了。”
江泽民的一席话,说得丁志林连连点头。
在练塘镇王家村口,江泽民徒步走上正在加固加高的堤岸。由于泥土被水浸泡过,踩在上面拔脚都显得有些困难。
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景象: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和“叶挺团”的解放军战士正同当地民工一起挥汗如雨,搬运草袋,筑堤固坝,并肩抗洪。“军民团结奋斗,夺取抗洪胜利”的红色标语鲜艳醒目,“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此伏彼起。
“同志们辛苦了!”当穿着一条绿军裤的江泽民走上堤坝时,战士和民工激动得欢呼雀跃:“感谢总书记的关怀!”
站在堤岸上,江泽民放眼望去,只见前一天还是“鱼米之乡”,如今已成为汪洋一片。2000多亩良田,2000多农民,为了整体利益,无私地牺牲了自己用20多年开发建起的美好家园。
望着这些通情达理、深明大义的乡亲们,江泽民上前紧紧握着他们那满是泥浆的手说:“为了全局的利益,你们作出了牺牲,谢谢你们!只要大家都能够做到局部服从全局,眼前服从长远,齐心合力,团结治水,就一定能战胜暂时的困难!”
临走时,江泽民特意叮嘱青浦县领导:一定要代他转达对全县人民的敬意和问候。
离开青浦,江泽民又马上驱车赶赴苏州。一到劳动路,江泽民下车后即?着没膝深的积水,大步向胥门变电站走去。
江泽民走进变电站,只见前来支援抗洪抢险的几十名解放军官兵,正在紧张地扛木桩、运草袋,为变电站垒筑防洪围堤。
市供电局的同志向江泽民介绍说:“多亏部队及时支援,帮助排水、筑堤,才使得变电站水位下降,输电线路始终保持畅通。”
江泽民听后上前紧紧握住战士们的手,深情地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解放军,你们不愧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子弟兵!”
在一台变压器前,江泽民俯下身仔细地察看水泥柱上洪水浸泡后留下的水渍。当看到水位已经明显下降后,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神情。
似火的烈日,闷热的天气,汗水浸透了江泽民的衬衫。混浊的泥水渗进了雨靴,溅湿了裤脚,但他全然不顾。他一边走一边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尽全力保住电站,以确保苏州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电。
听说不远处冶金厂的职工宿舍也被水淹了。江泽民又?着积水走进厂区的一幢住宅楼。尽管楼门口堆起了高高的草袋,但楼道里还是存满了积水。
江泽民跨过草袋,“哗哗”地?水来到厂助理工程师杜捷和顾宁华的家。他环顾屋内,只见全部家具已被水浸泡,有些东西零乱地堆放在床上。
“彩电、冰箱等贵重物品转移了吗?”总书记关切地问。
“转移了,已经搬到楼上去了。”
“这场灾是多少年也没有过的,你们吃苦头了!”说着,江泽民抱起杜捷妻子怀中的孩子,目光里充满了慈爱。
“总书记看望咱们来了!”江泽民涉水察灾情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掌声一阵接一阵。
江泽民亲切地向大家招手致意,热情问候,表达了党中央情系灾区民众的一片深情。 (据新华社1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