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壮大集体经济 实现共同富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1
第5版(理论)
专栏:县委书记县长工作研究

  壮大集体经济 实现共同富裕
中共江苏省无锡县县委书记 郁家树
八十年代,我县从本地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逐步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农副工各业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并重、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在十年中,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上交国家财政、农村人均收入等都翻了两番以上,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型。
联系我县农村实际,坚持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主要体现为不断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走上农业合作化道路以后,对发展集体经济进行了长时期的实践与探索,虽然经历过曲折,但毕竟实现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打下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初步物质基础。农村的变化证实:集体经济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农业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们一方面始终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坚持农业“户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通过建立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基本制度,加强农业的基础建设,发展农业机械化,强化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既调动了农户承包的积极性,又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的功能。这样,在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集体经济不仅没有削弱,而且更为巩固和雄厚。一九八四年,我们又将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移植到乡镇企业,先后又实行了经济承包制、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企业内部审计制“三制配套”的改革办法。这样既较好地解决了乡镇企业中存在的“大锅饭”、“铁饭碗”、“干部终身制”等问题,又避免了集体企业由个人承包而变相拆散的可能,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形成了乡镇企业的灵活机制,使乡镇工业在八十年代获得了巨大发展。从一九八四年到一九八八年,全县工业每年新增产值在十亿元以上。
强大的集体经济能够较好地协调与集中各种资源,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而且能使每个农民的利益与整个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个体经济所无法比拟的整体性力量。我们正是通过不断改革,不断发展,始终以强大的集体经济力量,吸引广大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就在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我县通过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基本解决了全县农村劳力的就业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基本条件。集体经济的长足发展,使农民更深入地参与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分配。近几年,全县农村人均集体分配收入超过了千元,基本达到了丰衣足食、相当宽裕的水平。
在处理“共同富”与“先富”的关系上,我们的原则是“两个鼓励、两个提倡”,即鼓励一部分乡镇、村、企业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先富起来;鼓励一部分人按照按劳分配原则,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提倡先富裕起来的要帮助还没有富起来的;提倡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自己富在其中。具体掌握好四条:一是正确处理国家与集体的关系,教育干部群众牢记我县十多年来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多方面的大力支持,牢固确立全局观念,把向国家多作贡献看作应尽的义务,全力保证国家财政和粮食上交任务的完成。八十年代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收入二十八点三亿元,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十三点一八亿公斤。二是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把增加集体和企业积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采取了净利润比例两段分配的办法,相对控制上交与消费,确保增加企业积累,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现在全县乡村两级工业企业资产自有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三点二。干部职工的分配,按照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既承认差别,又注意防止差距过于悬殊。三是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去年在村级开展了三个层次的竞赛,以及扶持经济薄弱村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五百八十七个村,去年村工业产值均超过了八百万元,其中超千万元的有二百零四个,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涌现了六个超五千万元村和三个亿元村,最高的前洲镇西塘村达到二点四亿元。县里重点扶持的三十三个经济薄弱村,去年工业产值比上年翻了一番多,利润增加十点八倍。四是普遍建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干部退职保养制度,逐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全县每年筹集三百多万元用于扶贫、救灾、保障残疾人生活等。各个乡镇都办起了敬老院,收养老人近千名。人民群众从发展集体经济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更加坚信没有集体经济就没有共同富裕。
实践证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