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岂能重开“大锅饭”——坚持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1
第2版(经济)
专栏:

  岂能重开“大锅饭”
——坚持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述评
本报记者 李茜
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对搞活大中型企业十分重要,国务院为此制订的有关政策措施已于最近出台。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轮子”,另一个更为重要的“轮子”,是要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上下真工夫。企业“内功”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经济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让内外两个“轮子”一起转,大中型企业这部“车”才能奔驰起来。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我国10年改革中办好企业的一项基本的、富有成效的重要制度。有人形容说,它好比一部“联动机”,在企业内部纵向包保、横向协作。在外部经济环境正常的年景,企业靠它增产增收;每当经济爬坡或调整时期,又是靠它克难制胜,转降为升。80年代中期,全国企业上缴税利连续22个月滑坡。1986年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制定了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具体措施,并付诸实施,结果很快扭转了局面。1987年和1988年预算内企业上缴税利递增率达11.3%,远远超过以往增长0.13%的速度。在市场疲软,困难重重的1989年,实现税利仍上升了0.25%,而上缴财政的金额却增长了6.6%。总之,改革10年来我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功不可没。
近两年来,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迫使不少企业领导人不得不把大量精力放在跑市场、抓材料、奔银行上,经济责任制逐渐流于形式,平均主义抬头,“大锅饭”重开,严重挫伤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据北京市调查分析,目前真正坚持和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考核严格,奖罚分明,效果明显的企业约占30%;维持现状,停步不前的约占40%;还有30%的企业出现了滑坡和退步。这在全国工业企业中有一定代表性。
应该承认,经济责任制在部分企业出现徘徊和滑坡,有外部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偏颇。有一些企业领导在生产和市场面临困难时,怕职工对拉开分配档次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影响稳定,于是就放松了管理和对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好人主义求太平,平均主义摆摆平”,奖金人人有份,相差无几,大家都吃太平饭。这样的企业结果是经济效益下降,“蛋糕”越做越小。但同样面临困难,有些企业却坚持实行经济责任制不动摇,效果因此也大不相同。
浙江海宁绸厂的变化很说明问题。这个厂1989年因外部环境变化使经济责任制停了下来,产量、质量、经济效益也随着滑坡。1990年又开始实行工资、奖金与质量、产量挂钩的经济责任制,使一等品率迅速由65%上升到98%,实现利润达121万元,比历史上最好的1988年还增长了70%。首都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北京内燃机总厂、兰州毛纺织厂、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等先进企业,也都是锲而不舍地坚持改革,不断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因而使企业焕发了勃勃生机。
坚持实行经济责任制,关键是要相信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改革以来打破“大锅饭”的承受力,同时,又善于根据新情况修改、完善按劳分配的具体办法,使之趋于科学合理。1990年是北京内燃机总厂改革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市场遇到猛烈冲击,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资金紧缺,额外支出增加,可计算的减利因素近亿元。厂领导及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把困难交给群众,大家提出保质量、产量、效益、安全、技改和职工收入的“六保”方案和指标。同时,他们酌情修订了经济责任制,确定了对增产、高质、增效指标完成情况的奖惩办法,并对各项指标逐个落实,按月考核,按月兑现分配方案。这样做,没有因收入拉开差距而使职工情绪不稳定,反倒因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促进了职工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完成承包任务。到年底,经济效益比上年又有明显增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