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我国潜水装置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第一台载人“水下机器人”大闹“龙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潜水装置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第一台载人“水下机器人”大闹“龙宫”
本报海口7月9日电从南海某海区传来喜讯:经过近40天无人与载人潜水作业试验,我国第一台载人式“水下机器人”——“QSZ型单人常压潜水装置系统”今天在这里宣告研制成功。
这种新型潜水装置俗称“水下机器人”。它的外形酷似身着宇航服的人体,高2.1米,重650公斤,作业水深300米。它的背后装有4个垂直和水平的推进器,加之两手臂和两条腿各个关节活动自如,在水中既能行走,也能“飞翔”。它的身前还分别装有记录深度和方向的仪器以及水下录像装置和照明灯,可代替潜水员在危险海区进行水下勘察作业。
载人潜水时,这个“水下机器人”就成了潜水员的“潜水服”。由于自浮力作用和仪表控制,“水下机器人”在水中的重量可控制到0—20公斤,潜水员站在它的“肚皮里”指挥它自动下潜、上浮、前行、后退,又可凭自己的四肢自由行走和进行各种作业。由于“水下机器人”的“体内”始终保持一个大气压,其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压力均由传感器监视。潜水员不与外水压接触,所以不论下潜上浮和下水作业时间多长,都不会发生“减压病”。
这台“水下机器人”载人和无人潜水作业时,海上船基平台指挥人员都可以通过显示系统实时了解其工作情况,并对它实施监控,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水下机器人”是当今发达国家潜水装置科研的重点攻关项目。目前,这种类型的“水下机器人”只有英国等少数国家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1988年初,中国船舶总公司702所受海军委托,由徐芑南副总工程师等40多名专家和技术员组成的研制小组开始研制载人式“水下机器人”。经过3年多的攻关,终于获得重大突破。海上试验表明,这台“水下机器人”性能全部达到了设计技术指标要求,具有80年代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施昌学 邓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