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畜牧业生产的重大进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2
第2版(经济)
专栏:短评

  畜牧业生产的重大进步
内蒙古通过防灾基地建设,改变了过去靠天养畜、被动抗灾的局面,这是畜牧业生产的一个重大进步。建设防灾基地,等于建设了一批“旱涝保收田”,从而使畜牧业生产逐步走上稳定发展轨道。
我国有广阔的草原和牧场,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畜牧业生产力还不高,除了品种不够优良和技术手段落后外,畜牧业防灾能力差,是一条重要原因。在牧区大多数地方,牧民仍是逐水草而居。风调雨顺,水草丰美,牲畜膘肥体壮;一遇灾害,牲畜大批死亡,损失惨重。不少牧区生产还没完全挣脱“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循环。
建设防灾基地,实际是为牲畜建设“温饱工程”。有了它,畜牧业生产可以不再完全取决于“老天爷”的脸色。自然灾害到来时,由于有带围栏的草场、坚固的棚圈和较充足的井水,绝大部分牲畜可以安全度灾,这就稳住了畜牧业生产的大头。与农业上的高产稳产农田一样,这是畜牧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
防灾基地建设还是振兴牧区整个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过去长期的游牧生活,使得现代文明较难深入到蒙古包中。有了稳定的生产和居住条件,其他方面,诸如社会服务体系、畜产品加工、商品基地和出口基地才有兴办的可能,也为科技兴牧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几年内蒙古出现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北方还有许多草原牧场,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内蒙古的经验,尽快改变靠天养畜的旧习惯,向建设养畜迈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