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奋战在世界屋脊上——记成都军区测绘大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奋战在世界屋脊上
——记成都军区测绘大队
成都军区测绘大队的官兵在西藏高原奋战了40个春秋。
他们攀登海拔5500米以上的冰峰雪岭近3000次。从金沙江到狮泉河,从唐古拉山到喜马拉雅山,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1982年11月29日,中央军委曾授予这个大队“丈量世界屋脊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异常,空气稀薄,含氧量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左右,给测绘官兵们的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1975年3月底,这个大队的38名测绘官兵和11名地方测绘工作者,为了获得最精确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程数据,先于国家登山队从海拔5400米处的测绘指挥所向珠峰挺进。珠峰冰山林立,峭壁千仞,空气异常稀薄。头三天他们是一步三喘拄着拐棍向上攀的。第四天开始,连续刮暴风,珠峰上冰飞雪滚,大伙儿胸闷、恶心,整整33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面对严重的高山反应,测绘人员想到为祖国争光的神圣使命,决定继续向顶峰攀登。4月6日,陈顺斌、王玉琨、普布、徐东升、大扎西和地方测绘人员郁期青、吴泉源冒着冰裂和雪崩的危险,经过15个小时的拚搏,登上了北坳天险,完成了海拔7050米处的重力测量任务和航测刺点任务。这时大家都已精疲力竭。体力稍好的战士普布和徐东升继续匍匐前进。因为严重缺氧,他俩的脸部憋成了酱紫色。徐东升看到普布在冰坂上连续3次坠滑下来,他使尽全力把普布的两只脚放在自己肩膀上,咬紧牙关,靠突然迸发的力量把普布顶了上去。
普布登上海拔7790米的高空风口后,冒着8级以上大风和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迅速架起重力仪进行测量,连续工作1个多小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测量最高点重力值的测绘人员。然而,他却做出了巨大牺牲,右手4个指头冻伤坏死,做了截指手术。
5月27日,当我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顶端把测量觇标牢固竖立起来后,在海拔5600米至6300米的10个三角点上坚守9个昼夜的测绘人员同时进行了水准、导线、天文、重力、三角测量。7月23日,新华社向全世界郑重公布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这一数据。
成都军区测绘大队的官兵在丈量世界屋脊的40个寒署中,在猿猴难登攀的陡崖、高耸入云的雪山、裂缝纵横的冰川、淤泥陷入的沼泽地,留下了无数的脚印,历尽了千难万险。
有一次,副分队长张治碧等4人在一座雪山顶峰测量,突然爆发一声震天巨响。他们脚下的冰坂剧烈地晃动起来。张治碧大喊一声:“有雪崩,快趴下!”他们4个人刚趴下,身子下那块百多米长、50多米宽的冰块便急速向山下滑去。官兵们临危不惧,沉着镇定,8双手死死扣在一起,身子紧贴冰块,纹丝不动。当冰块在一个平坡上缓缓停下时,大伙儿回头一瞅,不禁惊叫起来:哇!坐冰车滑行了300多米!
还有一次,“老测绘”陈天明率领一支测绘分队,赶着29匹骡马,日夜兼程向指定的地域赶去。途中,200多米宽的怒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沿江无桥、无船,只有一条离江面100多米高的溜索。陈天明和大伙儿商量后决定从溜索上滑过去。陈天明奋勇当先。官兵们替他系好连接绳后,他双手紧紧抓住溜索上的滑板,右脚在地面上使劲一蹬,“刷”的一声滑了出去。滑到江心时,江面上刮起六七级大风,他像一根绸带似地在溜索上左右飘动,处境十分危险。他镇定地调整全身重心,不慌不忙地用手攀拉溜索,胜利地登上了对岸。经过5个多小时的强渡,全分队官兵、29匹骡马和所有器材、物资都安全跨过了怒江天险,按时开进了测区。
西藏是地球之巅,地形复杂、特殊,气候变幻莫测,对发展全球的空间技术和科学事业具有重要的价值。为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英雄的测绘兵把个人和家庭利益置之度外,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凯歌。
作业组长彭洪顺在出发执行测绘任务之前收到了一封日思夜想的家信,妻子为他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他眉开眼笑地与战友说悄悄话:“年底收测我回家探亲时,宝贝儿子准会叫我爸爸了!”可是,这竟成了他的遗愿。在一座雪山脚下,他们突然遇到洪水,为了保证全组官兵安全过桥执行测量任务,他主动上桥加固木桥墩,被一个巨浪猛然卷走,官兵和藏族群众沿河哭喊了一天一夜未见他的踪影。为填补西藏高原测图空白,英雄测绘大队先后有34名官兵像彭洪顺那样英勇献身,有近100名官兵在执行任务中受伤致残。
                    (齐山 郭嘉 占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