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利用现代科技 造福沙特人民——记李鹏总理参观吉达海水淡化厂和集装箱码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1
第6版(国际)
专栏:沙特通讯

  利用现代科技 造福沙特人民
——记李鹏总理参观吉达海水淡化厂和集装箱码头
本报记者 何崇元
吉达位于沙特西部,居红海之滨,有100多万人口,是一座十分漂亮的城市。市内古建筑群与现代化建筑交错林立,特别是白色建筑群加上街道两侧和广场上的无数雕塑,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多彩多姿的魅力。波涛拍打着红海那宁静的沙滩,吉达的夜景更是令人着迷。从机场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法赫德国王喷泉。它坐落在红海上,从鹰嘴里喷出的白色水雾高达260米,一眼望去就像是一株海风中挺拔的参天塔松,景象十分壮观。难怪吉达素有“红海新娘”的美誉。
吉达是如此繁荣富丽,很难想象她同时竟是一座淡水奇缺的城市,75%的淡水来自吉达海水淡化厂。可以说,没有淡化的海水,“红海新娘”就无法生存下去。为了了解沙特的海水淡化技术,正在这里访问的李鹏总理今天上午在结束记者招待会后乘车来到吉达海水淡化厂。
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国家,全国有一半土地是沙漠,“水贵如油”,淡水资源极其缺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沙特建立了1200多家海水淡化厂,淡化水量居世界之首,吉达海水淡化厂就是其中较大的一家。
放眼望去,吉达海水淡化厂到处耸立着海水淡化的装置和设施。工厂负责人代表6000多名职工在厂门口热情迎接李鹏总理。在工厂的客厅里,主人向李鹏总理介绍了这家海水淡化厂的情况。吉达海水淡化厂建于1970年,当时日产淡水500万加仑,发电能力5万千瓦。之后,又几度扩建,新建车间的规模一个比一个宏大,设备也越来越先进,现在整个沙特的海水淡化能力达15亿加仑。为了将淡水及时送到需水的地方,吉达市建立了一系列输水管道,全国管道目前共有3000公里。
李总理在一块显示整个海水淡化厂的灯光图板前,以他丰富的电学知识指着图上的各种标记说:“这是电厂,那是发电机。”在场的沙特工程师对李总理的专业知识无不惊讶。主人向李鹏总理介绍了海水淡化的工艺流程。海水淡化技术非常复杂,运转、维修和管理都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淡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蒸发法:把海水输进装置,加热、蒸发,再凝结成淡水;另一种是反渗透法。沙特的专家指着灯光闪动的平面图说,我们的海水淡化厂还能发电。现在全国每天的发电量为400万度。
李总理仔细地询问:“海水淡化后的盐分存在什么地方?”
沙特专家说,大都又重新返回海里。
李总理来到一间宽阔的电脑控制室,总理问:“设备能用多少年?”沙特专家说,一般是20年换一次,这个电站的设备已用了14年了,每年的更换率是5%。
参观结束后,李鹏总理在贵宾室应主人的要求,挥笔题词:“利用现代化科技,造福沙特人民。”
随后,李总理又驱车来到吉达集装箱码头,这里的集装箱堆积如山,停放的各种汽车不计其数,有德国的,也有美国和日本的。据主人介绍,这座码头建于1978年,是中东最大的,其设施具有国际水平。1988年总共有3772条船在这里停泊,吞吐量为1300多万吨。
李鹏总理还登上港口的监控塔,陪同的沙特朋友说,这座监控塔有45层楼那么高,站在上面可鸟瞰吉达码头的全景。李总理在这里稍事休息后,应主人的要求为港口题词:“吉达港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先进的港口,希望在发展中沙友好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报吉达7月1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