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风格不明胜也难——上海国际足球赛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2
第4版(要闻)
专栏:

  风格不明胜也难
——上海国际足球赛观感
上海国际足球邀请赛踢完了小组赛,各队的情况已清楚。两支主队也看清了自己的对手究竟如何。
据说,组委会早在去年年底便开始拟议,原想请南美或西欧的意大利、英格兰派队,但未如愿,改由荷兰和爱尔兰替代。东欧的波兰和罗马尼亚倒很积极,派来的确为国家队。
爱尔兰科克队一露面,人们发现它根本不是地道的职业队,绝大部分时间退缩在禁区前沿疲于应付,毫无还手之力,其水平恐怕只相当于中国联赛的甲级B组。
看得出,荷兰邓哈格队够得上老牌甲级俱乐部队,有荷兰足球全攻全守的味道。队员普遍身高体壮,贴身逼抢那几下子很快就让上海队暴露出中国运动员怕紧逼的痼疾。荷兰人踢球喜欢即兴发挥,也许这正是构成全攻全守的“足球革命”原因所在。然而,没有杰出的球星为核心,这战术风格也就不那么实惠了。
同样,波兰队的表现连他们的教练都认为缺少章法,压着爱尔兰队打了半天,进球的数量和质量均不高,二三十次角球和任意球不见效,问题在于打法不明确。
对中国足球来说,最可为师的当推罗马尼亚队。在欧洲足坛,罗马尼亚队身高排不上号,却很会组织“轻骑兵”,局部的突然动作迅捷轻巧。虽然这支新建的国家队平均年龄只有22岁多,却与由勒克图什等球星组成的原国家队打法上一脉相承,仿佛又让人看到了罗马尼亚队在去年世界杯赛上的表演。一支足球队的风格十分重要,没有风格的队伍难以作战,风格不鲜明的球队也难以常胜。人们提到原中国国家队时,“风格不明”、“踢得四不像”等说法不少,且不谈这些说法是否正确和有理,摆在当今中国奥林匹克队和未来国家队面前的,都将有一个建立和坚持具有自己特色的风格的问题。
      本报记者 汪大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