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老政委,我敬佩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老政委,我敬佩你
新华社记者 赵苏
那天,好不容易要通了你家里的电话,竟忘了你在病中,怎么能听清话筒里那微弱的声音呢。
那已经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我听说山西忻州军分区有一位叫贾如胜的老红军,在退出分区政委的领导岗位的时候,向组织上递交了一份要求减薪的报告。他说,国家目前还不富裕,我已经不工作了,用不着再享受原来的薪金待遇了,和广大群众相比,我的生活水平已经不低了。组织上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他便从当月起,每月交纳40元的党费,这实际上等于自己降了三级薪金。后来,他又把党费从每月40元增加到60元。20多年来,他交纳的党费和向灾区的捐款,已有几万元之多。正是这个不寻常的关于党费的故事,把我吸引到你的身边。当我怀着十分敬佩的心情向你谈起这件事情时,你却把它看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常。你说:“交党费是党员的义务。国家这么大,那几个钱能管多大用?只能略表寸心罢了。再说,这些钱本来就是党和人民给的,不能说我给了党和人民多少钱。”
好一个略表寸心!你分明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从1928年参加革命起,在6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你出生入死做党的地下工作,呕心沥血扩大党的地方武装,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可是你总是觉得自己付出的很少很少,得到的很多很多。那年,你从晋北调到承德军分区工作,一个师级干部,全部家当就是一套铺盖和一纸箱子书,连一辆三轮车都没有装满。直到80年代中期,我到你家看你时,仍没见到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张写字台,一对旧沙发,说起你的伙食就更清淡了。至今我还记得你的那顿晚餐:小米稀饭、馒头,一盘素炒小白菜,一盘炒豆腐,一碟辣椒,一碟精盐。我问大娘:“你咋不给政委做点好吃的?”大娘说:“他这个人,就喜欢吃这些东西。”
从我们见面到现在,你身上一直是那套的确良旧军装,那双部队发的圆口布鞋。里面的秋衣,已经打了补钉。你问我:“你见过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前作报告的那张照片吗?你看,主席的两个膝盖都打着补钉,和当时的普通干部没啥两样。”
你有个习惯,每天清晨都要到郊外散步,去同烧窑的师傅和在田里耕作的农民拉家常,体察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你经常告诫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共产党员,不能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脱离群众。
你在位时,不少同志就劝你把在陕北农村的独生儿子调到身边来,部队组织和地方政府也多次提出要为他办理“农转非”,可你就是不同意。你说:“我就是个吃商品粮的,再把一个种粮的弄到城里来吃商品粮怎么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应该叫他在农村扎根。”如今你已到了耄耋之年,还是不让把儿子迁到身边来。在你的教育下,你的儿孙成了深受乡亲们夸奖的好农民。
去春,你因病做了膀胱切除手术。病魔把你折磨得日渐消瘦,体重只剩下了不到40公斤,再不能到郊外散步、同群众拉呱了。可你心里始终想着群众,想着党的事业。虽然医生和家人没有向你讲明病情,可你心里清楚,自己的“归期”已经不远了,抓紧有限的时间,把仅存的一点余热献给党。那天病痛稍轻些,你便让孙女香玉用轮椅推着你,到党小组长家里去预交下月的党费。大娘说:“天这么冷,就让香玉送去吧!”你说:“不,老宋刚当选党小组长,我还有话对他说。”大娘深知你的脾气,只好依你。塞北隆冬,冷风习习。一位生命危重的老人,身披军大衣,腰部插着导尿管和塑料袋,坐着轮椅,去尽一个老共产党员最后的一份义务。街上的群众有的过来热情向你问候,有的含泪注视着你的背影,人们从你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形象。
去冬我到家中看你时,你让家人扶着坐起来,拿过枕边的《聂荣臻回忆录》激动地说道:长征开始时,一、二、四方面军有30多万人,到了陕北,剩下不到3万人,加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死了多少人啊!我们活过来的人,怎么能不珍惜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只要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就大有希望。
老政委呀,你的期望一定会实现的。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