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不忘中国——忆世界著名壁挂艺术家万曼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3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不忘中国
——忆世界著名壁挂艺术家万曼教授
肖峰
万曼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但他那热情奔放、勇于开拓、坦荡宽厚的形象至今仍历历在目。他将一颗赤诚的热爱中华之心,献给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样的朋友难得,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万曼—马林·瓦尔班诺夫先生是保加利亚革命烈士的遗孤。他,早年就读于索非亚美术学院,1953年到中国留学,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9年万曼先生回国,在索非亚美术学院创建染织壁挂系,成为保加利亚壁挂艺术最主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他也获得了保加利亚功勋艺术家的称号,是促进国际现代壁挂艺术发展的著名活动家。在后来旅居法国的日日夜夜里,万曼先生又创作了大量成功之作,相继在法、美、日、澳、比等国举行展览,并在澳大利亚创办了壁挂中心。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内涵深邃,富有强烈的创造性和时代精神,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万曼先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他曾这样说过:“中国是具有悠久编织艺术传统的国家。在中国留学的经历对我以后选择壁挂作为艺术创作手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在中国留学时周恩来总理曾亲自关怀过他的生活和学习,勉励他“不要忘记中国”。
1985年万曼先生重新来华,为发展中国的现代壁挂艺术、促进中国和国际间的艺术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这一年,在他的倡议下,“法中美术交流协会”成立了,万曼先生亲任副主席并主持工作。他多次组织法国和保加利亚美术家到中国考察、讲学。组织法国学生来华访问、学习。为了帮助中国美术家研究欧洲的艺术珍藏,开展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他用自己的积蓄数万美元在巴黎艺术城买了一套画室赠给浙江美术学院。他和夫人宋怀桂女士用自己珍藏的作品做抵押,为中国美术家赴法访问和考察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中国有大规模的现代壁挂创作只是近几年的事,这同万曼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6年前在他的影响下,北京3位青年艺术家和他一起举办了中国现代艺术壁挂展。以后他又应聘为浙江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为我国培养了数十名现代壁挂的艺术人才。他期望代表东方艺术精华之一的织毯和编织工艺能以崭新的面貌在世界上重放异彩。为此,他奔波数年,沟通了我国与国际艺术壁挂中心的联系,并积极倡议筹建厂、校联合的艺术壁挂研究所。他主持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壁挂研究室。1986年,在他的亲自指导下,一批构思新颖、有浓郁中国民族风采的大型壁挂问世了,其中3件作品入选瑞士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大展。这是中国美术作品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级的国际性大展。入选作品数在50多个参展国家中位居第三,受到国际壁挂界和观众的高度赞扬。之后,他们又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举办大型壁挂展,参展的作者中有3人获法国“艺术对话奖”,数十件大型作品在展出后被国外人士购买收藏。江泽民同志在观看展览后,高度赞扬万曼先生对中国艺术教育的无私奉献,称他为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此后不久,万曼先生又带领一批年轻艺术家为北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大厦制作了气势雄伟的巨型壁挂《华夏之光》。
万曼先生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热爱,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凡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他那正直、高尚、无私、乐观,同时又坚持原则的人格。他经常说:“中国的古老文化博大精深,有如此深厚的文化传统,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与之比拟的。”他赞扬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因此,他视中国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中国的文化传统,给万曼先生的创作以丰富的灵感。怎样融会东西方、古现代的艺术观念,创造出成功的作品,是他新的创作构思中心。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万曼先生对于自己新的创作,对于生命,对于中国的前途,对中国壁挂艺术的发展,仍然充满着信心。
为了纪念万曼先生不朽的业绩和对中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我国文化部决定正式命名浙江美院壁挂研究室为“万曼壁挂研究室”,该院将为万曼先生塑造胸像,分别陈列在“万曼壁挂研究室”和巴黎万曼画室,作为永远的纪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