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读《万人联名信的故事》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4
第2版(经济)
专栏:回音壁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
——读《万人联名信的故事》有感
姜洋
《人民日报》7月7日一版刊登的通讯《万人联名信的故事》,是一篇催人泪下的好文章。文章记述了河南省汝南县官庄乡信用社主任杨朝泰生前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而呕心沥血,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事迹。
文章字里行间,闪射出杨朝泰这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出于对杨朝泰的感激与崇敬,官庄乡上万名农民自发联名写信,要求上级开展向杨朝泰同志学习的活动。
这一要求的意义已超出了写信动机本身,它包含着人民对优秀人物的崇敬;包含着人民对更多优秀人物的期待;包含着人民对恢复我党优良传统的向往……
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金融干部,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生前默默无闻,逝世后何以能得如此众多群众的褒扬与赞赏?一言以蔽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前几年,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提得少了。有的党员和干部甚至把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忘得一干二净,讲理想、比贡献少了,讲实惠、比享受待遇多了。甚至在有的人的头脑中,“为人民服务”已被改成了“为人民币服务”。一些人不惜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污染了社会空气,使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遭到破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杨朝泰30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显得特别可贵;那种“个人甘苦无所谓,万家忧乐在心头”的奉献精神才让人扼腕长叹!
其实,为人民服务,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从他举起左手在党旗下宣誓那天开始,就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自47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纪念张思德而提出为人民服务口号以来,许多共产党员就自觉地把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操劳一生,临终胸前还挂着“为人民服务”的徽章。大家熟悉的雷锋、焦裕禄是有口皆碑的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人们正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共产党的无私与伟大。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没有这一条就像鱼儿离开水一样,党之不存,国之不存。杨朝泰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行事,因而获得了群众的爱戴与尊敬,赢得了民心。
也许有人认为,杨朝泰做的都是小事,不足为道。是的,谁都可能做到的小事,却有许多人不愿去做。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要想把小事做好并一以贯之地做下去并非容易之事。30年来,杨朝泰在信用社岗位上为民分忧,为民解难,在这些小事上丝毫不敢懈怠。人民群众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正是从细微之处来看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干部的。
杨朝泰是一名金融干部,他手中掌握着贷款权。这份权力在杨朝泰手中是联结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一些贫困农民靠着他这份权力走向了富裕。我国有200万金融职工,如果人人都能具备杨朝泰这种精神和风格,都有这种权力观,那我们手中的贷款权力必能为四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因此,金融战线的广大职工应该向杨朝泰学习。当然,应向杨朝泰学习的不仅仅是金融战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