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烈火中再生的凤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4
第6版(国际)
专栏:科威特通讯

  烈火中再生的凤凰
新华社记者 杨木 本报记者 何崇元
昔日的科威特,像沙漠里飞出的一只金凤凰,它以其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现代化及人民生活富裕而向世界展耀其炫目的羽衣。
科威特于1936年发现丰富油田后打了第一口油井,开始发展石油业。1961年6月9日,科威特宣告独立,以石油为基础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到了70年代,它已成为世界最富有国家之一。
可是,这只美艳的凤凰的翅膀曾被战火摧折。
7月14日,李鹏总理带着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来到了这个国家。专机降落时,机场不远处有几口喷着高达30米以上烈焰的油井在燃烧,机场主楼侧翼有两座副楼曾被炮弹击中,白壁烧得焦黑,蓝天被蒙上几层朦胧的黑纱,使人闻到一股战后百废待兴的气息。
海湾战争造成的最大破坏是石油。科威特的经济命脉是近千口油井。据报道,现在有近400口油井仍在令人痛心地燃烧。今天,我们在科威特新闻部一位高级官员哈利德引导下驱车去位于市南郊的最著名的阿哈迈迪油田观察。我们站在距油田数百米处,但见有七八口油井在喷发浓烟,近50摄氏度的露天气温本已灼人,油焰带来的令人窒息的气味以及脚下粘鞋的油污,更使人感到:战争虽已结束,灾难尚未消除。陪同我们的这位浓眉黑须的哈利德先生遥指冒着白烟的油井对我们说:“这是天然气井,冒黑烟的是直喷井。每天白白烧掉的石油约值1.2亿美元,民族灾难深重啊!”
油井被破坏造成的另一个灾难是油污外溢,大部分流入海湾,形成一层厚厚的油膜。我们来到阿拉伯湾大街旁的一个海滨浴场,昔日的美景已不存在,代之是一层宽达100多米、长数公里的油膜。我们在这里极目远眺,海面空濛,灰色天空下尚有一群海鸟在远处低飞。科威特主人还引导我们观看了被炮火摧毁的一些危楼,其中有著名的博物馆、医院和旅馆。
战争结束已5个多月了,烈火中涅槃的凤凰已经再生。我们看到,科威特政府卓有成效地进行了重建工作。今年3月7日,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宣布,科威特重建工作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紧急重建,主要目标是扑灭部分油田大火,恢复基础设施,消除战争留下的隐患。第二阶段主要目标是恢复生产。据哈利德先生介绍,第一阶段目标已基本完成了。他说,已有196口油井的大火被扑灭,尚有374口油井仍在燃烧。水电已恢复正常并能满足政府和民间的需要,电讯已部分恢复,未被破坏和已经修复的油井已投入生产。现在,每天全国生产石油13万桶,海湾战争前则日产150万桶,因此要恢复到战前水平尚需时日。
至于大中小学,各居民区都正在分头修复和建设中,7月底即可全部开学。医院被破坏较轻,现在都已为居民正常服务了。海湾战争前,科威特人口中,科威特人近百万,现在已有90%的居民回来安居了。哈利德先生满怀信心地说:“战争给我们的教训之一是:科威特人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我们要学会自己跑步。”短短几个钟头的踏访,我们实际感受的正是如此:科威特从战争走向和平,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我们好像见到一只金凤凰正在抚平创伤,重振羽翼,向新的建设目标奋飞。      (本报科威特7月1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