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民族精神的颂歌——影片《烈火金钢》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7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民族精神的颂歌
——影片《烈火金钢》观后
钟艺兵
今年拍摄的向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献礼的影片,大多取材于建党以来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着重塑造中国现代史上的革命领袖和知名人物。珠江电影制片公司摄制的《烈火金钢》则别开生面,它通过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冀中平原的“反扫荡”斗争,歌颂八路军战士和普通老百姓中的英雄,高扬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艰苦奋战、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长篇小说《烈火金钢》早在60年代初期就具有全国性影响,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长篇评书在电台播出后,更是家喻户晓。如今,33年过去了,小说作者刘流已经过世。电影艺术家们却没有忘记这部小说,他们怀着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今天,成功地将这部富有革命传统、民族气节并曾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小说搬上了银幕,不愧为有识之举!
影片《烈火金钢》共分两集。第一集《孤胆英雄》,主要塑造我八路军排长史更新的“孤胆英雄”形象;第二集《神奇英雄》,主要刻画我县大队侦察员肖飞的“神奇英雄”形象。第一集以气势取胜,第二集以传奇见长。
影片突出的成就有三点:一是在日寇“铁壁合围”“大扫荡”的严酷环境中,表现了我军战士和冀中群众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精神面貌。这里尤其突出的是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对今天处于改革开放时代、肩负振兴中华重任的我们每一个人说来,都是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二是整部影片的两个主人公——史更新和肖飞,都带有浓烈的传奇色彩。成功就在于这种“传奇”并不是脱离生活、充满主观随意性的编造,而是对生活的提炼。影片里的这种“传奇”,产生于残酷环境里,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回避或拍不出战争的残酷性,便无从呈现革命英雄主义;没有革命英雄主义,只去表现战争的残酷性,必将导致影片的失败。该片在如何把握二者的分寸上,是比较成功的,从而影片中那些吸引人的“传奇”色彩才具有了可信性。三是影片在历史氛围——典型环境的营造上下了功夫。战争环境、服饰、道具如武器、用具、食物等都经过精心加工,具有历史的真实感。导演何群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担任过5部影片的美术设计,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应该承认,现在相当数量的影视作品,由于美术设计上马虎“凑合”,而削弱了以画面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影视艺术的魅力。
对这部影片,我也有不够满足的地方。从“传奇”的要求看,肖飞进城买药的经过显得一般化了,还缺一点“奇”,少了一点“智”;猪头小队长砍下田大姑左臂等血淋淋的镜头多了一些,“刺激”并不一定产生美。
总的看,《烈火金钢》是一部成功之作,它做到了熔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炉,值得珍惜和祝贺。
(附图片)
《烈火金则》剧照 抗日英雄史更新、丁尚武、孙定邦掩护人民群众突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