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爱国曲——记湘潭钢铁公司工人艾爱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8
第2版(经济)
专栏:

  爱国曲
——记湘潭钢铁公司工人艾爱国
新华社记者 文伯其 新华社通讯员 谷静
在湘潭大学礼堂里,一位敦实的中年人的报告博得热烈掌声。大学生们涌上讲台,纷纷举起本子,请他签名留念。
他就是湘潭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湘潭钢铁公司焊接工人艾爱国。
1987年2月22日。在湘潭钢铁公司基建工地,一大群中外专家正围着一台6000立方米制氧机,指指点点。经X射线检查,西德专家舒尔茨又仔细察看空分塔900多道铝合金管道焊口,然后跷起大拇指赞扬道:“中国的焊接技术,OK!”
艾爱国在焊接这台关键设备中挑大梁,他焊接的焊口合格率100%。
1969年,年方19岁的艾爱国,由下乡知青成了一名气焊工,有人认为,当焊工又苦又累,又有危险性,没有前途。他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他获得气焊合格证后,又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偷”学起电焊来。没有面罩,用黑玻璃挡,手和脸被强烈的电弧光几乎烤掉一层皮。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终于成为湘钢唯一获得气焊、电焊双合格证书的焊工。
然而,艾爱国是个永不满足的人,他又开始向氩弧焊进击。
那是1983年。为节省外汇,减少对国外的依赖,冶金部决定组织各大钢铁厂家自己研制高炉上的一种设备——“宝钢型贯流式新型风口”。这种风口要装高压循环冷却水管道,其材料为紫铜。紫铜管焊接只有氩弧焊才能保证质量。因此焊接成了风口研制的关键。
湘钢研制组原打算到外面求援,但对方提出要3万元试验费,另外每焊一个风口收费2000多元。
“既然是试验,为什么不能闯一闯?!”“爱国”之情驱使艾爱国挺身而出。
他潜心收集国外氩弧焊技术资料,仔细地阅读焊接专业书。他去杭州、上海、东北等地考察,寻找新的路径。他用石棉板挡住身子,用石棉绳缠包焊枪,坚持在高温旁操作。寒冬腊月,室外鹅毛大雪,而他一身工作服却拧出了水。整整5个月的苦斗,他共焊了21个风口,经X射线检查,100%符合国家技术标准。1984年,湘钢新型高炉风口研制成功,投产后获得明显效益,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1月中旬,艾爱国组织“伏虎”队来到人们望眼欲穿的湖南湘乡啤酒厂。该厂从意大利引进两只直径3米的大铜锅,被工人们称为“两只虎”。因焊接问题,出现泄漏,无法使用。
“洋人没焊好,我们有能力焊好!”艾爱国充满信心说:“关键是控制加热温度。”
他戴上面罩,套上双层手套,走上“主枪”手位置,由于铜锅无法移动,他让助手在锅内把锅烧得红通通的。艾爱国呼呼地焊起来。真怪,他焊得天衣无缝,平整无痂。
人们惊愕、赞叹:“真是了不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