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吴冠中 重上太行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1
第8版(副刊)
专栏:名人近影

  吴冠中 重上太行山
王昌楷
今年10月18日,气象台发布了大风降温的消息。19日,京城气温骤降,狂风大作。太行山之行还能如期吗?我怀着疑虑的心情,给吴冠中先生拨通了电话:“不要担心我……没问题,东西带得不多,我自己乘公共汽车,能行!明天早晨7点半车站见吧。”
是的,几十年来,从东海之滨到西藏、新疆,从海南岛到北国边陲,哪里没留下先生的足迹?假若奥运会设艺术马拉松奖,我想:先生定获奖无疑。在一首诗中,先生写到:
天地彩色笔底浓,
身家性命画图中。
20日,吴先生随着拥挤的人流走下公共汽车,在瑟瑟秋风中准时出现在北京站。我们陪先生踏上了南行的列车……
瞧,先生重访“下放劳动”过的李村时,那兴奋的模样!他走街串巷,招呼寻访,看看居住过的庭院,见见房东大娘,真恍如昨日啊!那时放鸭子的“老吴”刚刚50出头,身体还壮,劳动之余背起粪筐,寻觅于地头路旁。他不是找丢失的手表,而是寻觅生命的小花,后土的脊梁。当先生熟练地背起粪筐向我们演示“脊梁当画架,筐篓当画箱”时。我抢拍下这珍贵的影像(见右图)。
在北冶村画完一幅农家庭院后,那摆满石磨上的午餐——贴饼子、小米粥、白薯、蘑菇煮白菜,外加炸得焦黄的蚂蚱,令吴先生边吃边称赞:“香!”“甜!”
一夜朔风,我们踏着片片落叶攀登陡峭的嶂石岩。先生凭着几十年练就的腿脚,敏捷地站立在群峰之巅,用他特有的视角捕捉着太行山的灵态。大风吹起了他的丝丝白发。这与群山重叠融合的瞬间,牢牢留在我的视网膜上。(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