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海滩拓荒者——黄学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25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人物志

  海滩拓荒者——黄学敏
本报记者 林荣强
从广东汕头市驱车驶向海边,不一会儿就到了澄海县的六合围——60年代修建的被称为“南海长城”的著名围海工程。漫步大堤上,堤外:汪洋大海,烟波浩渺;堤内:万亩滩涂中一片成畦连块、碧波荡漾的千亩鳗鱼池格外显眼。走近鱼池,只见饲养人员把饲料投入鱼池。霎时间,成千上万条鳗鱼汇聚游来,跳跃抢食,景象煞是新奇。这就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海滩涂养鳗场——广东湾头鳗鱼养殖场。
利用海滩涂养鳗鱼是一个创造。滩涂鳗池的造价仅为通常水泥养殖池的1/10。湾头养鳗场这项“软池养鳗”的高产新技术,今年5月已列入广东省的“星火计划”。1990年湾头养鳗场产出成鳗400吨,90%出口,占全国总出口量的1/7。由于质地优良,湾头养鳗场的鳗鱼已取得国际编号,被输入日本海关的计算机,可以免检进入日本市场。
鳗鱼是主要分布在日本、我国大陆和台湾省的回游鱼类,营养价值很高,有“水中人参”的美称。1吨活鳗可换汇1万美元。日本是鳗鱼的主要消费国。过去,我国大陆会养鳗鱼的人不多,主要是为外商提供细如牙签的鳗苗。东南沿海曾有几十万人竞相捕捞,形成“鳗苗大战”,使国家宝贵资源外流。
湾头养鳗场的董事长叫黄学敏,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才35岁。他1983年开始养鳗,四五年光景,就掌握了水泥池和土池养鳗的技术,成为汕头、海丰一带小有名气的“养鳗大王”。1987年底的一天,当时的澄海县委书记(现任汕头市副市长)陈喜臣带黄学敏来到海边,用手指着那一望无际的海滩涂,鼓励黄学敏在这里大干一番,为家乡人民做一件好事。
往千古荒滩上投巨额资金,需要有足够的勇气。黄学敏在开发海滩涂中展示了新型农民企业家的魄力。他带领上千名民工,连年开挖鳗池,动土石60多万立方米,反复投入的资金达2000多万元,滚雪球般地建成1050亩养鳗池,投放了几百万条鳗鱼苗。很少有人清楚,黄学敏为开发这片海滩费了多少心血!他常年每天只睡五六个钟头的觉,没日没夜地钉在这片海滩涂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获得大规模软池养鳗试验的成功。
黄学敏不为过去而满足,他把目光转向全县的万亩海滩涂,他对记者说:“如果那万亩海滩都开发出来养鳗,产值将超过目前全县的农业总产值!”言语中透出勃勃雄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