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阿里军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阿里军人
  束黎明 杨功成 杜献洲 周宗奎
阿里,西藏最西边的一块高地(藏语意)。有人称它:“高原孤岛”。40年前,一支由135名战士组成的先遣连,扛着红旗,第一次踏碎昆仑积雪,开进这里。
8月,我们一行在阿里高原艰难跋涉31天,走遍了边防连队、哨卡,追寻这支部队40年的奋斗足迹。
骆驼路的呼唤
部队刚进驻阿里,断了给养。2000多峰骆驼组成的骆驼送粮队,奉命上了昆仑山,海拔4500多米的桑株大坂挡在面前。虽是盛夏6月,大坂却仍然白雪皑皑,山道全是峭壁冰坡,骆驼上不去,也下不来。战士们从骆驼身上卸下白面和大米,拔出腰刀捅破袋子,将米面撒在冰坡上,小心翼翼地牵着缰绳,骆驼还是一串串地滑下了深渊。惊心动魄的6个月艰难跋涉,阿里的士兵第一次欣喜地盼来了救命的骆驼队。统计表上是个惊人的数字:运1公斤面粉到阿里,等于新疆25公斤的价格;阿里一个士兵,新疆需要两个人和5峰骆驼运送物资保障。
1953年底筑路大军的开山炮传到阿里。副支队长贺景福激动得几夜未眠。他星夜兼程跑下山来,找到筑路总指挥,“给我500人,我一年给你修到阿里。”总指挥一惊,摸摸他的头:“你是不是发烧了,说胡话?”他生气了,一把拉着总指挥跑到乌鲁木齐,找到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
书记听完汇报,兴奋地往桌上一拍:“好,给你600人,你给我明年修通!”贺景福带着这支筑路“冲锋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征服了海拔6035米的苦倒恩等7座冰大坂,果然1年把公路修到了当时的阿里首府噶大克。世界屋脊通了公路,创下了人间奇迹!
筑路难,行路亦难。
众山竞拔的阿里高原,天低山矮。汽车爬上大坂,仿佛驶向云天。乐天派的驾驶员便给脚下的这条路起名——“通天路”。
我们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地采购员,得知阿里的皮毛能赚钱,便搭乘一辆货车上了“通天路”。车行至大坂,强烈的高山反应弄得他翻肠倒肚,死去活来,他跳下汽车,调头而回。说:“下次就是钱淹着脖子,也不来了!”讲这个故事的是司机郑白云,他在阿里服役10年,仅上下狮泉河就有120多趟。边防各连队、哨卡,他跑过六七遍,总行程3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八圈。他说,像他这样的老乡还有10来个。
大坂上有一条“死人沟”,100多年来,数以千计的商客、牧人、探险家在此丧生。
那是一年冬天。车队奉命上山执行任务,站长贾玉才搭乘便车,行进在车队中。
像这样大的暴风雪,贾玉才还是第一次遇到。车队被阻在界山大坂的“死人沟”,进不得,退不能。积雪浅的1米多、深的10多米。挖雪开道!车队几十号人奔向雪原。整整一天才开通了几十米。
在海拔近6000米的大坂上挖雪开道,铲几铲就累得喘不上气,雪灌进靴子里,化成水又结成冰,靴子成了冰坨子,许多战士被冻伤,有的战士开始晕倒。贾玉才把班排骨干召集在一起开会,鼓励大家一定要冲出去,又把人员分成几个梯队,轮流换班挖雪。
夜幕降临了。战士们30多个小时未合眼,困得眼皮直打架,在大坂上睡觉就意味着死亡!贾玉才找来一根绳子,让大家套在手上,谁要睡过去了,就赶快把他拉醒。
4天3夜,生与死的搏斗。胜利了!战士们一个个瘫倒在雪地里,仅剩下一丝微弱的喘息声。前来营救的战友,把他们扶在肩上,泪珠代替了话语!
官兵们戍边守防,谁先学会骑马谁光采,谁上“死人沟”的次数最多,谁就成为最受敬佩的人。战士张勇伟第一次上“死人沟”,遇上10级大风,帽子被吹下悬崖,双膝被尖利的石壁刺伤,他吓得紧紧拽住马尾巴,死活不肯往前走。后来,他看到战友们一个个争着上,又直找排长求情跟着上。为了早一天获得上“死人沟”的合格证,他请老班长当教练,挑了一匹性情暴烈的军马。他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骑术,成为上“死人沟”次数最多的一名士兵。
妻子、母亲的企盼
新疆叶城。阿里零公里处随军家属院。
随军不随夫,这在阿里的“家属”中已习以为常了。
家属队长李秀英,难忘当年的“毛驴车队”。那是十几年前的事,家属院刚成立,李秀英——这位原进藏先遣连机枪排长?德玉的妻子,和其他6位刚随军的姐妹来到这里。当时,营区还是一片荒滩,住的是地窝子。不久,上级批准盖几间家属平房。缺少劳力,李秀英同姐妹们一合计:不等不靠,自己干!她们雇来14辆毛驴车,每人赶两辆,到20公里外的河滩拉沙运石。
那是什么样的生活啊!她们把娃娃锁在屋里,每天天不亮就赶着毛驴车上了路,下午太阳落山才回家,饿了,啃几口干馍馍;渴了,喝几口冰雪水。整整8个月,毛驴车队每天两趟,风雨无阻,硬是拉回了几十吨沙石。房子盖起来了,姐妹们脸晒黑了,人瘦了,可心里乐滋滋的。
最理解丈夫的莫过于阿里军人的妻子。8月,日土人武部参谋贺正良患感冒引发了心脏病。消息传到家属院,妻子高金玉坐不住了。她知道丈夫在阿里戍边7年,得了不少高山病,这次心脏病发作能抗得住吗?她把6岁的小高娃托付给姐妹们,宰了两只鸡,搭乘一辆地方卡车便闯上了山。
家属上山,高金玉是第一个。过去,她只听说过上山不是女人干的事。这一次,她几次昏死过去,是被汽车糊里糊涂地拉上山的。一趟高原行,高金玉更理解了在山上工作的丈夫。
牛银秀,驻军副政委丁德富的妻子。那年,长子丁全锐突然感冒发烧。丁德富正参加剿匪,就在他追击匪徒的途中,电报从甘肃打到部队:5岁的儿子双腿已经站不起来了,成了残疾。
最难过的当然还是孩子的母亲。因为丈夫在高原,大儿子没带好,眼下,二儿子丁全钢长大了,她把儿子送上了阿里一个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边防站。妈妈告诉全钢:“英雄司马义·买买提就出在你所在的连队,学英雄,好好摔打,让你这块全钢淬淬火!”
丁全钢没有辜负妈妈的嘱咐。去年,他当了班长,班被评为先进班,年终他荣立了三等功。
天涯哨兵知冷暖
阿里——北京;北京——阿里。远在天涯,却又近在咫尺。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江泽民、杨尚昆、王震……多少伟人惦记着远在天涯的阿里士兵!
1965年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1国,专程来到喀什,看望边防战士。端详着阿里士兵一张张被高原缺氧和严寒雕塑的饱经风雪的脸,总理异常激动:“你们守卫的边防很艰苦,本来我想去看看,但年纪大了,工作也忙,去不了。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向你们问好,向你们致敬!”
那年,总理得知我国还有一个地区(阿里)没有通电话。“赶快解决!”叶帅办公室接到总理电话,把指示传达到新疆。新疆请示能否缓办。“不行,非架通不可!”叶帅下了死命令。
架线大军会战阿里高原,700多个日夜,终于在狮泉河拧紧了最后一颗螺丝。祖国最偏僻的角落,第一次听到敬爱的周总理的声音。
最令阿里军人难忘的是抢救危重病号。
战士李长忠、王进全、刘格旺……生命走到了边缘。直升机来了,命运之鹰承接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线。
肖旺堆,藏族,阿里大地成长起来的一位驻军部队的副政委,去年元月,他心脏病突发,不醒人事。十万火急!发报。嘀嗒嗒!嘀嗒嗒!无线电波飞向新疆军区,司令员、政委获悉电报,命令直升机紧急启航。
两架直升机载着某医院一位副院长,带着一箱箱急救药品飞抵狮泉河。肖旺堆得救了,狮泉河轰动了!驻军官兵眼里噙满泪花。
驻军卫生所副所长张溢辰提供给我们一串数字,是惊人的。然而,又是痛苦的。
在高原连续工作8年以上,高山适应不全症100%;高原心脏病90%以上,高原低血压85%以上;血色素显著增高90%以上;脱发、胃炎、关节炎……
大自然严酷的无声洗礼,使阿里军人失去了很多,然而,他们又收获了很多。最使他们欣慰的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锻造了人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祖国筑就了一道边疆钢铁长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