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五下大洋立功勋——记海军506远洋救生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26
第1版(要闻)
专栏:

  五下大洋立功勋
——记海军506远洋救生船
胡洪波 张泽南 黄彩虹
1980年初。一艘150余米长、10层楼高的军舰高速驶向南中国海,加入南海舰队的序列,这就是海军第一艘万吨级远洋救生船——南救506。
11年过去。506船五下大洋,四赴南沙,在共和国蓝色国土上留下了一条功勋卓著的航迹,在海军史上创下了10个“第一”:参加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参加我国第一颗同步卫星定点发射试验,参加我国第一次潜艇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
11年中,506船的官兵,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在共和国蓝色国土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3次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1983年9月,我国要进行第一颗同步卫星定点发射试验,这是周恩来总理生前亲自布置的重点科研项目。为确保发射成功,从国内发射场到南太平洋卫星入轨位置6000多公里的航区,要建立若干个跟踪测量站,其中最艰难的就是在太平洋关岛附近建站。中央军委指示:让506船到那里去。
关岛附近海域气象条件十分恶劣,一年到头,海面10米高的水墙不断,素有“台风故乡”、“魔鬼三角区”之称。1983年11月至次年4月,506船悬挂中国国旗3次单船进入这里。谢新福每次驾船到太平洋,关键时刻总是几天几夜不下驾驶台,长得满脸络腮胡子,水兵都叫他“大胡子船长”。
可就在这次备航时,他的心脏病又犯了,在医院连续输液12天,上级启航令下,他拔下针头就上了船。
到达测量海区后的一个傍晚,突然收到一份最新气象预报:在前方400公里处,17号台风生成,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向他们移动,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
谢新福的眉头一下子凝紧了,怎么办?
谢新福拍板:向西南方向航行!
他根据相对运动计算,纵然台风速度再增加一倍到20公里,但我船的航速可达20海里,可以抢在台风前头穿过“魔鬼三角区”。这样,就可以很快到达南测量点,既避了台风,又不耽误测量。
果然,经过8小时高速航行,他们抢先穿过台风的路径。当台风在他们刚刚停留过的北测量点肆虐时,他们却秩序井然地在南测量点开始了工作。
试验完后,他们荣立集体二等功。
506船的官兵有句口头禅:要争就要争第一,要跑就要迈大步。只要谁为集体争得了荣誉,谁就将受到全船的敬重。
1982年的一天,他们发现世界潜水救捞纪录是140米,并且苏美等国都曾达到。而我国的此项纪录是80米。如果我们也能潜到140米,将会更加有效地保证沉船打捞、海底勘测任务的完成。一种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506船的官兵发出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也要下到140米。
他们迅速制订了一项计划,并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一批优秀的潜水员被集中起来进行适应性训练。
正在广东五华县老家探亲的506船潜水部门长胡瑞云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中止休假,赶回部队。
为了早日适应海底高压生活,胡瑞云冒着40多度的高温,频繁进入加压舱训练,在不戴任何保护装置的情况下,大气压从一个增加到七个,他周身都被压出豆大的汗珠,瞬间就成了“落汤鸡”。
适应性训练结束,胡瑞云表示:一次潜到140米,这就意味着将我国的此项纪录一下推进60米。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在南中国海牙龙湾海区,胡瑞云身穿90多公斤重的潜水服,向全船官兵招了招手,离船下潜了。
大海无风三尺浪。他刚下到海面,涌浪便托起他,重重地摔倒在船舷上,他的左腿、左膀麻木了。他忍着疼痛,迅速潜入海底,很快突破80米,下到100米。
正在这时,担任潜水指挥的船长谢新福发现,在船的正前方有一条数吨重的大鲸鱼,在不远处的海区又有一群鲨鱼在游动。他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
此时,胡瑞云正潜到了120米。突然,他感到口干舌燥,嗓子冒火,继而,他的嘴唇麻木了,头昏脑胀。他的腰间有一根信号绳,只要给一个信号,他就可以浮出海面。
他全然不顾周围游动的鲨鱼和鲸鱼的威胁。
“感觉如何?”谢新福通过有线电话问他。
“良好。”胡瑞云吃力地张开麻木的嘴唇回答道。他休息了一下,又往下潜了。海面温度41度,海底温度却零下10多度。下水前胡瑞云穿了两件毛衣毛裤,被汗水湿透,这时汗水化成冰水紧贴在身上。信号绳一厘米一厘米地缓缓滑动,终于,潜到了140米的记号上。
胡瑞云创造了世界潜水救捞纪录。他以极大的毅力在海底游动,事先放下的6种科研仪器在他周围,他逐一做完6项科学试验。20多分钟后,他开始上浮。
从下午2点30分下水,到晚上11点30分出水,胡瑞云在海底连续工作了9个小时。
邹荣亚是现任船长,仪表堂堂,水兵都叫他“大个子船长”。他的妻子在广州工作,他们结婚12年,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满打满算才390天。
去年8月,16号台风袭来,广州两艘海洋勘测船失踪,上级命令506船立即前往出事地点侦察营救。当时的风力是每秒48米,而气象教科书上最高风力12级也只是每秒32米。邹荣亚登上驾驶台,拉响一级战备部署铃,顶着12级以上的风浪出航了。
海浪打到20多米高的桅杆顶上,邹荣亚胸佩望远镜,身披毛毯,沉着地下着各种舵令,始终保持船首右舷15度方向顶风行进。
36小时后,他们查明了情况,完成了任务。邹荣亚36小时没有合眼。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506船的无线电通讯联络装置总有一台是每时每刻开着的,他们在蓝色的海洋上留下了一条无私奉献的航迹。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本文标题为海军政委魏金山中将手书)
(附图片)
图为海军506救生船雄姿。 陈逸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