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黄花为何不肯嫁东风?——广告业采访札记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1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万花筒

  黄花为何不肯嫁东风?
  ——广告业采访札记之一
新华社记者 孟唤 夏阳
“中国的企业在哪儿?”在去年亚运会期间铺天盖地的广告潮中,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亚运会的广告经营额中,国内企业的投入大约只占二三成。
在老工业基地沈阳市,至今仍有千余家工业企业从未作过产品广告。
为何“黄花不肯嫁东风”。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广告意识对许多企业来说还十分陌生。
北方一家工厂生产的调味品,1987年荣获国家质量金牌。金牌到手,广告宣传遂偃旗息鼓。前两年,当南方同类产品凭借广告攻势大量涌入他们所在地区时,他们对此仍不屑一顾,自认为“金牌是评出来的,不是广告吹出来的”。直到产品销量急剧下降、企业出现严重亏损时,他们才恍然大悟:获得金牌并不等于占领市场,广告是连着产品和市场的“立交桥”。
一位厂长坦率地承认,他们厂至今还没有动过作广告的心思。道理是什么呢?他概括成四句话:“产品畅销时作广告用不着,产品平销时作广告不值得,产品滞销时作广告白费钱,产品销不远作广告没意思。”
心中小算盘拨错了珠子的,并不只是一两家企业。一家中型企业的经营者,把每年20多万元的广告费几乎都用来“甩大盘子”了。
然而,毕竟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广告宣传中尝到了甜头。沈阳市有一家生产抽油烟机的工厂,过去名不见经传,他们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采用“地毯式轰炸”的广告战略,产品在沈阳市民中声名大震。结果,产品销售量大幅度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也随之节节上升。据沈阳市工商局广告处的同志介绍,该市凡经常作广告的企业,经济效益均能稳步上升。
企业的广告意识,说到底,是企业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有人把各类企业的广告投入作了一些分析,结论是:商业企业多,工业企业少;轻工产品多,重工产品少;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集体企业多,国营企业少;南方企业多,北方企业少。这几多几少,不是恰恰与头脑中商品经济观念的强弱成正比吗?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