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汪洋中的“堡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汪洋中的“堡垒”
本报记者 张振国
在安徽洪涝灾区,有无数个党支部被人们称为——“汪洋中的堡垒”。
7月21日,记者来到安徽省定远县炉桥镇圩区。镇党委书记李朝荣指着汪洋一片的圩区告诉我们:在这1—4米深的汪洋之中,有27个行政村、5904户人家。
他揉了揉眼睛,说:多亏这圩中27个党支部先人之忧而忧。他们在7月9日深夜洪水吞没整个圩区时,把31101人全部安全转出,没淹死1人,多数灾民在党支部的帮助下,还多少抢出了一点东西,而我们的80多名党支部委员,几乎全都是两手空空……
我们踩着泥水,登上一叶小舟,船至湖北李村,灾民们走出窝棚,冒着高温,诉说着村党支部书记李希华、支委李金坤、李让华等人舍己为人的事迹。
李希华,这位41岁的硬汉子,在7月8日深夜,为动员年高82岁的五保老人搬家时,急哭了。当他刚将老人背出险境,她家的房子就被洪水冲倒了……
支委、民兵营长李金坤为救他人,常过家门而不入,村民把他家3人救出,他还不知家人在哪里……
支委、村文书李让华专管安排灾民生活,家中财物荡然无存……
李书记面对这灭顶之灾,还在一片汪洋的炉桥圩畔召开了3次支委扩大会。
第一次是研究决定组成灾民安置、家园保卫、生产自救3个小组,决不准饿死1人,决不使1家被偷被盗,决不许荒掉一寸可耕可种的岗地……
第二次是研究合理发放救灾物资,决定在分配时,群众在前,党员在后,支委成员最后。
第三次是研究落实自救措施,特别要在水退之前,把一片汪洋中的大批鱼群张网拦住……
在圩上,我握着李书记的手,也数度老泪难留。
我问:你也是灾民呀!你分配不要,吃什么呢?
他说:我出嫁的妹妹听说我家遭灾,烙了十几斤面饼,哭着送来了……
我又问:你家什么都未抢出,天凉了,你穿什么呢?
他说:我昨天划船,摸水回了1次家,捞出两床被子,正挂在树顶上晒,还摸到十几件衣服带回来了,书本、上级党委发给的先进党支部奖状,早被捆在一起,放在高处,我摸了一下,仍挂在离水尺把高的中梁上……
他没有悲伤,通红的双眼,充满了希望。他说,有党、有人,天大的困难也压不倒我们。
离开炉桥圩时,已是月上东山。一圩洪水,正在入淮下泄;3万灾民,正在27个战斗堡垒——党支部的带领下,一定会“抗”出一个美好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