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温饱之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1
第8版(副刊)
专栏:

  温饱之思
  何徽
“十一亿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这句话文章中常见,讲话里常说,有些外国朋友也这样来赞扬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但,正因为它太平常了,人们反而容易忽略它的历史意义和它所蕴涵的深邃真理。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到文艺作品反映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的时候,曾经举例说:“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拿这里举的将近50年前人们“看得很平淡”的事实——受饿、受冻、受压迫,与今天我们也看得很平常的事实——11亿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两者比较,不难领悟到半个世纪来我们国家所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一位摄影记者捕捉到的两个镜头为上述论证作了形象的说明:一幅是,解放初期,他在浙江某地农村摄下的年轻父亲带着四个男孩的照片,有的孩子牵着父亲的衣襟,有的偎傍着父亲,最小的自然就由父亲抱着,一个个破衣烂衫,瘦弱可怜;另一幅是,时隔近40年后,他又路过该地,与这两代5口邂逅,摄下了4个40岁左右的壮汉簇拥着老父的近影。这两幅照片刊登在报纸的下角,不大,说明也仅有几句,但是它却勾动着像我这样的读者的绵绵思绪,看着看着就不禁泪眼模糊了。这两代人,由受冻受饿至于基本温饱,在他们的邻人看来,可能平平常常,因为这样的事情也太多了。而经过同一记者于同一地点40年前后拍摄,放在一起刊出,其效果就强烈得足以使人心灵震颤,警醒而且感奋。这是艺术的力量,却不是任何天才的创造,是植根于中国农民的生活的。
最近一位年轻朋友去了第三世界某国,来信说起他们在某城游览,刚一下车,立刻就被一群孩子围着要东西,“以为碰见了大富翁”。看到这群营养不良的乞儿,他深深感到我们国家虽然也属第三世界,还不发达,但是能够基本解决11亿人的温饱问题是多么了不起!这位年轻朋友曾经多年在北大荒亲吻过黑土地,与我国的农民有着共同的哀乐。他的这点认识中虽然无甚高论,但仍不失为出自肺腑的实事求是之语。
 人们受冻受饿,原因在于社会上存在着剥削和压迫;也唯有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并且发展生产之后,才能够逐步解决温饱问题。这个道理委实浅显,但有的人就是不肯承认或者故意加以扭曲。旧时代乡下的老太爷训勉穷人好好干活,主人短不了你们的吃穿,意即挨饿受冻乃惰民的自招。今天也有的外国老爷急赤白脸地要替我们争“人权”,硬说挣脱了剥削和压迫之后的中国人民尚无做人的基本权利,似乎生存权与“人权”势不两立!似乎有那种“权”的“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如果我们遵奉了旧时代老太爷的教诲,今天会怎样呢?如果我们中了外国老爷的蛊惑,明天又将怎么样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