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探寻:我们都从哪里来——滇桂黔民族图书再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探寻:我们都从哪里来
  ——滇桂黔民族图书再览
  本报记者 周庆
  中华民族是包括56个民族的大家庭。只有把各少数民族迁徙、交融、演变的历史加以发掘和认识,才有基础写出一部中华民族的通史,才能使世人充分体味到整个华夏史的绚丽多彩和恢宏气度。
  与北方少数民族多英雄史诗不同,西南3省区的少数民族多创世史诗。这些史诗保存于各民族的古籍、历史传说和民间文学中。据统计,傣族的民间文学传抄本有万种以上,仅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曲艺馆,就收集到3000多种。贵州省有关部门收集到的彝族古籍,多达5000余册,其总量之大可由此推知。而更多的史料和传说,保存在各族说唱艺人、经师的记忆里。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主要就是根据哈尼族歌手朱小和的演唱整理的。朱小和从小跟着父辈出入演唱场所,很早就背熟了哈尼族主要的古典诗歌。目前,广西11个少数民族都有作品被收入民族民间文艺丛书;云南省24个少数民族古籍译丛,已出版27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省12个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已达43种。三省区各少数民族简史、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民族自治州县志,也都配套出版。
  以这些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专家们在探寻:祖国西南的少数民族,都曾有过怎样的演进史,创造了什么样的文化,保存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的传统?这类从文化角度研究少数民族历史的专著,正以每年几十种的数量在三省、区问世。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了一本《贝叶文化论》。贝叶文化,是傣族文化象征意义上的提法。贝叶是一种叫贝多树的叶子,属棕榈类。傣族人把贝叶煮过,洗净,晒干,压平,写上字,再用刀刻,然后装订成册。据这样的古籍记载:傣族祖先居住的地方,恰好是与房梁上做窝的燕子居住的地方相反。他们住在寒冷的山洞里,找不到绿色的菜、充饥的野果,为了生存而南迁,“哪片森林有动物,人群就朝着哪片森林走”,一部分进入现在的西双版纳,也有的进入现在的中南半岛各国。在唐人的笔下,傣族人已种水田、居竹楼,男子以青布为衣裤,妇女着五色筒裙,金银饰齿,藤蔑缠腰,大象耕于陇亩,孔雀巢于庭树。傣族先民居住云南一带之后,即为开发这块土地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创造了独特的文化。
  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迁徙史作系统研究的是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书中介绍,在云南、广西3647公里长的国境线上,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这种现象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互相影响,不断分化、融合、迁徙,族系源流非常纷繁。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中国西南民族史》被称为这方面的权威著作。该书指出,西南古代民族分为氐羌、百越、百濮、苗一槃瓠四大系统。书中还论述了各个时期出现的巴、蜀、滇、夜郎、南诏、大理、罗氏鬼国、自杞国等政权的兴灭史。此书被称为第一部西南各族的通史。
  西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广泛的,他们的文化与中原文化、汉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滇版书《中国文明源头新探——道家与彝族虎宇宙观》反映了刘尧汉教授等在彝族地区进行历史调查的成果:川滇彝族贵左贱右,以太阳为女性居左,月亮为男性居右,道家也贵雌尚左;老聃、李耳(即老子),与彝义虎首有关,道家的太一与彝族虎图腾有关,彝族文化与道家文化有亲缘关系。滇版书《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载,彝族十月太阳历分一年为10个月,一个月36日,一年360日,另加5到6天“过年日”。这是世界罕见的一种历法,它与中国最古的一部历书——《夏小正》关于天气物候的记载特征一致。
  云南民族出版社的《云南少数民族官印集》,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该书收集的官印分为汉晋、唐宋、元明清三个时期,都是历代王朝颁发给云南各级官员使用的印章,是历代王朝对云南进行管辖的物证。其中有西汉“滇王之印”,晋“南夷长史”,各个时期的土司印,还有鱼印、鹿印、狗印、孔雀印等。
  滇桂黔三省区出版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类图书,还反映了各民族的经济史、医药史、货币史以及独特的土司制度等等。三省区的出版界,还联合编辑出版《中国民族文化专题研究丛书》。
  灿若星河般的书籍,正在向读者揭示出一部古老而又新奇的历史,人们将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各族兄弟是怎样走到一起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