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两代书记同唱“为民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两代书记同唱“为民曲”
  纪一 杜恩泽
河南省灵宝县城关镇西华村原党支部书记马创兴和现任党支部书记屈满囤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西华村3000多口人,人均土地才4分。80年代初,西华村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怎样使这片贫瘠的黄土地焕发生机?怎样让3000多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村党支部书记马创兴想:不发展村办企业没有出路。马创兴把村干部分成两班,一班抓企业,一班抓农业,下决心要摘掉西华村的穷帽子!
马创兴把村里的能工巧匠组织起来,成立了村民建筑队。他亲自跑银行,奔信用社,硬是凑齐了25万元。一年后,西华村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企业——西华旅社。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先后办起了几个像样的企业,集体也有了几十万元的积累。有了钱,马书记第一件事就是领着全村干部来到村里的学校。面对破旧的教室,马创兴激动地说:“咱们的学校像这个样子,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后代?咱们那点钱先干什么,大伙想想。”干部们明白西华村的穷根就是缺文化。马创兴和大伙想到一块去了,是该先让学校变个样。1986年村里投资45万元建起了一座可设18个教学班、能容纳1000多名学生的教学楼和两座教师办公楼。西华村学校一跃成为河南省第一流的乡村中学。
马创兴任期已到。1987年7月,屈满囤担任了西华村党支书。40出头的屈满囤早在1981年就是灵宝县第一个跑运输的万元户。是继续挣大钱搞个体运输,还是领村干部工资,造福父老乡亲?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毅然卖掉自己的汽车,一门心思扑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他说:“老书记是村里的‘人尖子’,他要为自个儿干,早成百万富翁了。可他硬是憋着劲为村里干了十几年,如今全村一半的农户都住上了小楼房,马书记住的还是平房。我也是党员,老书记能舍弃的,我也能。”
前头有车,后头有辙。屈满囤决心以老书记为榜样,全力为村里服务,办实事。1987年冬,屈满囤从县机砖厂请来了3位退休技术人员,投资80万元,第二年7月建成了一座大型机砖厂,当年获利10多万元。
如今,西华村村办、组办企业已发展到16家,年产值千万元,在河南省名列前茅。村里有了钱,屈满囤和老书记一样唱的还是“为民曲”。投资40万元,把连接各村组及企业的主要路段变成了水泥路;投资50多万元,为村里的学校建起一座实验楼,并配齐了各种实验教具,还建起了村幼儿园;投资20多万元,修建了3座抽水站,建起了5000多米长的渠道,使西塬上700多亩旱地变成了水浇田。现在,西塬上已发展起600亩苹果园,如今的旱塬上,春天花香十里,秋天果实累累。
两代书记同唱“为民曲”,唱富了西华村,也唱红了党的好传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