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美探讨航天飞机无人驾驶前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5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探讨航天飞机无人驾驶前景
本报记者 仓立德
随着美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实现航天飞机全自动飞行、操纵、降落已提上议事日程。美国宇航局目前正在权衡利弊,以便决定是否在不久的将来将无人驾驶航天飞机送入太空。
据测算,在美国航天飞机执行任务时,发生“挑战者”号那样的灾难性事故的概率为1∶78。在航天飞机的应用更为频繁、广泛的情形下,为避免宇航员人身伤亡,一些专家力主实现无人操纵。
除安全因素外,另一项考虑是在长时间失重环境中,宇航员身体会发生有碍正常操作的反应。目前,航天飞机飞行的最大期限为10天,但不久,这一期限将被突破。明年,经过更新和大修的“哥伦比亚”号预计将执行一次为期13天的飞行任务。近日刚刚出厂的新航天飞机“奋进”号,其飞行期为28天。长时间飞行时,宇航员有可能出现眩晕、心悸、失血、疲乏、沮丧等症状。美国宇航局航天安全顾问组最近在其年度报告认为,基于上述影响宇航员履行任务的不确定性,为避免操纵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发生危险,有必要完善一种可靠的自动系统,以代替人工降落。
从技术角度看,实现航天飞机无人驾驶也是可行的。苏联1988年已成功发射并回收了无人操纵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日本目前正在研制可自动降落的“希望”号航天飞机。美国航天飞机在向轨道运送载荷、返回地面等方面,自动化程度也相当高。美国专家计划进一步完善自动降落系统。其设想是,当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地面无线电发射机通过微波天线发送信号,告之高度、跑道方位及降落角度,航天飞机上的3架无线电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机载电脑系统加以处理,然后指挥航天飞机自动降落。
美国宇航局过去一直强调宇航员在航天飞机全部飞行中的中心作用,认为宇航员是美国航天技术成功的象征和骄傲,在飞行中可排除意外技术故障,还认为人工降落更为可靠。因此,数次拟议中的自动降落试验均告流产。为应付未来的挑战,宇航局目前计划加强对宇航员的太空停留耐力训练,同时加紧完善航天飞机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 (本报华盛顿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