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立交桥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1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立交桥赋
曹世钦
一进入4月,树木先后翠绿,花卉次第盛开,红红绿绿簇拥着一座白色建筑物:浓淡疏密构成它的美丽,高低方圆显示它的壮观,高楼大厦衬托它的宏伟。
这里虽不是园林,却有园林的情调,不见山峦,却有峰回路转之妙,不属于风景游览区,却偏偏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
这就是建国门立交桥。
当天际的一弯残月还未隐去,太阳将要升起,我便在立交桥下踱步了。环绕桥体内外的许多草坪,岂不是许多处小小公园!人们在这里作清晨锻炼,打拳舞剑,伸腿展腰——北京人的传统节目,也是立交桥一天生活的前奏。
那些“老北京”,把鸟笼挂上树杈,遛几趟腿便凑在一起聊古谈今:
“50年代10大建筑,如今的北京城呢?”
“30大建筑也够上了,立交桥就有多少座!”
话题一出,几个“老北京”凑起数儿来,从东直门数到西直门,从二环路数到三环路,从市内谈到通往郊区的那些放射性干线路口,可是,谁也没说准总共有多少座呢。
“哎哟!这么一计算,二环路上的立交桥像一串糖葫芦。”
“你这比方不时髦,那是旧城脖颈上一串新项链,古城越发年轻了。”
“老北京”的议论,让我有所领悟。立交桥不像那些古意盎然的木石桥,自有着它的传说故事,比如早已过上退休生活的卢沟桥与赵州桥等等。立交桥在我国还属于桥梁史上新一代,如果作个简略回顾,自从1952年北京在滨河路建筑了我国第一座立交桥,便写下北京桥梁发展的新开篇。1972年以后,立交桥如雨后春笋,这是续篇。立交桥大批涌现,也是对首都多方面建设成就的一个微型表达。
随着立交桥兴起,北京城丰富起来了,美丽起来了。许多人也养成一个新习惯,每逢清晨与傍晚,总爱到立交桥一带遛遛,不只是住的近,也不只是对那些小小公园有了感情,主要由于爱观赏新北京形象的那种兴趣。
我漫步在桥上纵目远眺,一丛丛树,一幢幢楼,展延到四面八方。槐树用多情的枝叶抚摸水泥栏杆,微风用无形的彩笔在草坪上作画,小鸟在花枝上追逐嬉戏。太阳把光辉铺在桥上,涂在树上,抹在车辆上……好一片壮丽的景色。
我常常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立交桥。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觉得是在欣赏一幅立体画:东西往来的车辆在上层桥面上穿行,南北对流的车辆在下层桥面上奔驰,中层桥面是通往四个方向的行人和自行车。桥是稳定的,而我眼前的景象在不断地变幻,啊!立交桥一天生活的高峰到来了。我想,惟有在这样的时刻,最能发挥立交桥的作用和表现它的个性……
论规模,建国门立交桥虽然比不上西直门和三元立交桥,可也不算小:占地300多亩,道路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修建在地铁车站上面,地上三层立体交叉道路,地下两层地铁车站立体交叉,上下五层30多米高,相当于10多层楼房的高度。我们还记得,建造地铁和立交桥的地点是城墙豁口,建国门旧址。那时城里多是老面貌的平房,城外荒野中一条深沟,灌木杂草丛生。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每天都经过荒野深沟,穿出荆棘中蜿蜒小路走上公路。这一地带,还属于城郊呢!可是时光仅仅过去20年,立交桥与地铁在这里相继出现了,外交公寓与长富宫饭店隔桥耸立。想看京城旧貌,这里只有古观象台了,只有它鲜明地衬托出时代的巨变。
无论清晨或傍晚,无论在桥上桥下踱步,总有一种感情激动着我:追求幸福的人们,常把眼光瞄准未来,对于已经来到身边的幸福却那么粗心大意;当我们乘车或者徒步通过立交桥时,能不感受到立交桥也给予了我们一份幸福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